搜索
查看: 118375|回复: 1
收起左侧

锦句与幽思:一场跨越文字的心灵对话

武军 发表于 2025-6-18 07:58: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锦句难成眉半蹙【佐良】
3 F' R4 P# @7 I; }. r对:幽思正涌夜初凉【武军】
% z% M$ t; `5 ]# ^! J  z# w
& T3 E$ z+ t, S' Z/ K1 q
5 j' {( R, g  W4 m; H6 D上联“锦句难成眉半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苦思冥想、愁绪满怀的形象。5 b# G( g" P5 h) A

6 R7 D! I0 k1 L+ S( Q“锦句”,代表着华丽优美、富有韵味的诗句。
3 D" ]) `! {$ x
$ j$ Z, x+ f+ n9 I: H然而,此刻创作锦句的过程却并不顺利,“难成”二字道尽了其中的艰辛。
- g' ^% w" |3 C. c( c, C- s7 }0 J' h8 }7 v7 b, Y" a+ j
诗人或是文人,为了创作出令人满意的诗句,绞尽脑汁,却始终难以如愿。3 A* M+ t' B/ \% l1 F% \

9 U, a: S) S5 [# B  W5 l. v8 q“眉半蹙”是一个极为生动的细节描写,紧锁的眉头,微微蹙起,仿佛凝聚了所有的苦恼与烦闷。& P. J3 f5 T& W: D7 J! ^

% Z8 b6 X! b  f! d这个动作,将人物内心的焦虑、无奈以及对创作的执着,表现得淋漓尽致。% w" j4 l) j' }" z
- U& `( E+ N( F+ f7 n
我们仿佛能看到诗人坐在书桌前,对着空白的纸张,时而托腮沉思,时而摇头叹息,眉头不自觉地皱起,沉浸在创作的困境之中。
* ~7 L# i' I8 n- O  K8 N, S: N/ @3 t: p7 w
下联“幽思正涌夜初凉”," u" |3 L( ]) y6 K; ~: U

, S( U' m3 U4 t- D- ~将画面从人物的特写转向了整个氛围的营造。; W" T( B* u2 D

$ C* P3 ~; w3 z! x) b/ o“幽思”,即深沉、悠远的思绪。% C4 M4 [+ K/ n1 l/ H' ^! R
5 b5 [. w1 Q! ?; s; p9 n" [; `2 j
当锦句难成之时,各种思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 I! m2 r  `. l5 f2 F
+ H% ~' q+ {" w+ o7 Q
这些思绪或许包含着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思索,或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2 h6 b- w, M6 c+ B/ V& ]- _" T
& M+ ]! e1 e, U) @, `2 b' w
在这静谧的夜晚,它们愈发浓烈,愈发深沉。. }  {- [' X2 S$ ^

; U3 `: `# ^/ {8 D1 f  e" J4 f+ b“夜初凉”点明了时间和环境,夜晚刚刚降临,凉意渐渐袭来。
0 ?, W/ H4 A4 l; @7 k8 ?. w  u) E6 Y( x$ T
这凉意不仅是身体上的感受,更是一种烘托氛围的元素。
& ^1 X) Y$ I4 G$ I* s- o9 ~! G- N, `0 @% z. u" E
在凉意的笼罩下,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寂静、清幽,也为幽思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
7 M5 p0 z$ l6 X6 {. [( |1 b* q& ~- C
, V$ [0 _  p. ^! q2 @此时的作者,或许正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朦胧的夜色,任由思绪飘荡,沉浸在这一片幽思之中。2 L/ B! u* V! f1 [
; @- i. i$ c5 G
这副对联不仅仅是文字的巧妙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真实流露。) A2 Y9 {" n; [8 L0 ~1 U  Y

4 `- W. B! y- G/ R9 e+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创作过程中的艰难与苦恼,以及在静谧夜晚中,人们内心深处那无法言说的幽思。
! u$ l+ C# B5 x9 J
4 K& m  I: n! ?* c* L7 L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追求梦想、表达情感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会陷入沉思和迷茫。
) V! ~/ p  o8 Q# @, h5 J/ O
7 t' `( s/ Z' j- i# d4 i7 v6 Z而这副对联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在享受宁静时要善于思考,因为每一次的挫折和每一段的幽思,都可能成为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孕育出更加绚烂的思想之花。  
mmexport4748fc971bab2352597fed5f96f369f6_1712753962383.jpeg
mmexport540af28ade76e0046688cdc426837e67_1710426135382.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布布 发表于 2025-6-18 15: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切合了中国古已有之的对偶观念和对称审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