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668
- 主题
副总版主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本帖最后由 坛下风云 于 2025-8-5 19:19 编辑
/ N5 x }4 [6 o% s* V2 E" [5 k: ^0 l, v; F5 u+ L6 i; s
来稿|全国第十一届(2026)长征精神研究征文及评奖通知+ t% a# t$ ?! t1 c' ]
全国各社科机构和党史研究部门、党校、各大中院校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和社会团体,世界各地中国长征研究爱好者和团体: # e8 c- y$ M$ y8 `% l5 n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部队在甘肃会宁、宁夏将台堡会师,标志从1934年10月10日开始历时两年的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长征宣告结束。长征的胜利,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彻底失败,宣告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民族复兴的伟大新长征。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是红军命运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命运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历史进程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胜利至关重要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无数人的流血牺牲换来了人民政权的新生,对这样的政权,留下这样的精神,我们要倍加珍惜、反复研学。- I$ S7 B5 k* q6 k, H! t" [
中国人民政权的命运与亿万普通民众的命运休戚与共,长征90年来的革命实践告诉我们,人民政权来之不易。如何保卫、巩固和建设这个政权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深入思考的恒久命题。深入研究红军长征的历史,不断提炼长征精神的内涵,对照国内外的形势演变,坚持人民的立场看世界,我们就会懂得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就会看见时代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贯通古今,不但为中国人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世界人民的发展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炬。
' { O4 U, @8 t+ P7 K" [3 q 红军长征精神在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面前再次激发新的活力,红军长征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实践精神、牺牲精神、创新精神等等,归根到底,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发展、为社会谋强盛、为世界谋大同的动力与源泉,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至上。当我们懂得这样的历史与现实的逻辑关系,我们就知道我们在当下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怎样在这样的社会洪流中去奉献自我、服务社会,去实现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
! `. k7 \. ~7 D8 G( _- X2 ]6 @. e' E 为纪念红军长征90周年,庆祝文化长征发起20周年;推进学习、践行、研究、发展长征精神这一伟大正能量,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主席长征胜利80周年讲话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发[2004]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31号《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要求,以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为载体,广泛宣传和发动,让红色基因深入民心,把革命精神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源源不断的物质力量,基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文化长征活动开展的规划,组委会初拟定于2026年8月1日在湖南浏阳易荡平故居——文化长征长沙研学基地召开全国第十一届(2026)长征精神学术研讨会。# A, Q5 E9 I6 l }0 O
征文立足全国、面向世界,征集有关高层次、大众化、有特点、挖掘深、创新强、重实践的长征精神和全民思想道德建设论文和文学作品,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积极参加,征文及评奖通知如下:! ^: M& Y/ K y1 O' U* r" u" x
: y' m2 m2 n: ^* i
一、征文指导思想∶
) v5 c. u" f) t5 d% _6 j! g" n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伟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中发[2004]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31号《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 0 Y% I- e$ R7 u* _
研究内容 以习总书记在纪念长征80周年讲话精神为指针,尤其以习主席在长征80周年关于“长征精神”的论述为基本点,以文化长征80碑长征精神40字四言诗研究成果为参考内涵: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团结精进,奉献忘我;艰苦卓绝,智勇双超;人民至上,信仰天高;世界大同,不胜不休。鼓励大胆发掘,不断完善创新,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注重中国长征精神理论对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的指导作用;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未成年人和全民思德教育学术理论和学科建设发展创新。让权威学术和大众践行同台会展,长征精神理论和实践科学结合,努力推出长征学术精品和长征文学新人及力作。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文化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高举战无不胜的伟人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弘扬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为早日把二十大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作出应有贡献。2 L1 q' D6 }/ K1 s `3 v
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共襄盛举,共成大业。# O, ~2 V6 m% o" h1 `& I0 J1 e* w
8 ]3 N" d/ r2 r8 v* H4 g, J
二、活动主题及宣传口号∶
0 t! }7 S! a. o" A# l/ r 红军长征精神光照千秋!携手新一代,唤起先驱魂;科学求发展,中华再复兴。不忘初心,文化长征永远在路上!
! n+ D4 u: Q8 _, x/ Y
) ^+ y7 r* ]$ \8 k# k三、征文要求∶
5 y* P0 y; j: n% a4 z# U 1、论文要符合中国长征精神和年会的指导思想,观点明确,有史有据,逻辑严谨,符合学术规范,有较强的学术性、理论性、创新性及实践指导性、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应用价值。* C& l6 P6 Q$ K
2、内容以研究红军长征征及各节点出发、三次突破封锁线、湘江战役、通道转兵、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榜罗会议大会师、奠基礼等学术和文学研究,且关注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长征20年主题学术研究和文学作品。作品未公开发表,7000字左右为宜(资深专家的优质征稿可控制在10000字左右)。文学作品体裁不限,字数以三五千字为佳。欢迎推荐主题经典名篇入选(不参评)。* k i* F) o/ _: q$ r: R% e% T9 `! r
3、征文时间为2025年8月1日至2026年5月1日。截稿以邮箱最后发稿日期为准。& I" J: C6 t/ }( D* `2 o
4、本征文为纯公益活动,征文一律免交任何参赛和评审费用。
J5 p8 \: I1 R2 i# {4 C. h! T
5 w T5 X3 s) r+ `: x9 y四、征文规范:
2 i5 r4 B3 U9 f& s0 @0 J .1、书写顺序:中文标题,作者姓名,统一在正文最后做作者简介、文献资料注释。
c' G! ~/ }( z* H$ v$ m# R 2、论文版式:统一用Word排版,标题用三号宋体字,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
7 u$ L# a" Y3 ~/ P* t) w# M 3、引文和史料字号为小五号宋体;引文注释规范要采用国家标准。2 s: y8 m- @) R7 Z3 u! q) ^) i
4、论文后注明作者单位、职务职称、联系地址、电话、邮箱。
5 q8 H* f7 \$ R+ h! X
* f% s# f% X6 J# ^, B+ j五、提交方式:9 }, e: P4 C0 D" l& C5 w
用电子邮件发送至年会组委会办公室,邮件名称和文件名应标注:“某某参加全国第十一届长征精神研究征文”。 收稿电子邮箱:18021097300@163.com联系电话:18021097300联系人:吴庆军
( b: _8 U. E: e/ X6 R" S4 {# N9 G# A' @4 C
六、征文评奖与出版:' k* M, v9 c+ o; i: |
1、征文由专家评出特一二等奖和优秀奖,并由组委会确定会议交流论文。0 l4 ?# ^# d4 _+ b* i
2、对获奖作者颁发“全国第十一届(2026)长征精神研讨会优秀作品获奖证书”,入选作品结集公开出版《中国长征精神研究》(第11集)〔学术论文篇、文学作品篇〕。2 M0 O, r+ i$ f$ W8 q' L- j, `
3、因纯公益活动,对获奖作品和入选出版的作品均不支付稿费,且作品的版权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归组委会所有。
6 b7 E3 b5 k1 ~7 b .4、获奖作者代表将在《中国长征精神研究》第11集出版庆典会场发言交流和展播。期待与您共襄盛会。
# S$ g/ h- X* v2 m
; U/ m! ]1 R+ Z
2 r- ^/ F [# N$ h7 ?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文化长征)组委会。" m: L7 i/ r% n, r. u% n& {6 ?+ e
二0二五年八月6 v+ K$ U/ v+ h- e7 I
! ^; o0 J' z9 z s% M2 G+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