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6615
- 主题
副总版主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本帖最后由 武军 于 2025-8-15 17:38 编辑
; E. W& [3 T7 L; {" j% U N, h/ S5 T4 p, V
《咏针》9 f5 `. T( d& E( c) o6 h0 p
清·文映章
0 G' e) D1 X" V# ^+ e4 O# J百炼千锤一根针,
# d7 P" e- Z1 P6 v2 m+ a一颠一倒布上行。
5 Z. v9 p, d" n# z4 Y9 { M眼睛长在屁股上,
0 P7 Q4 m+ V* e, h3 T6 ]& J只认衣冠不认人。
W( U% V& f# X4 @6 X
0 k5 z+ ]* ]7 a- s3 r& k3 y7 b3 U& N
在诗词的浩瀚海洋中,清代文映章的《咏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辛辣的讽刺脱颖而出,短短二十八个字,却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世间某些人的丑恶嘴脸,让我在反复品味中,感慨万千。1 V0 D$ d6 q: N, K
/ {7 Q& h- S% F+ v. ^' S6 T“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 I; O: y Z- i" H5 B
~) q6 {( {( N1 k. B- m7 ^! s诗的开篇,诗人向我们描绘了针的锤炼过程与工作状态。$ [* F$ e, ?5 O0 l/ k
3 c; _1 U* O* G
一根针,需历经百炼千锤的磨砺,方能成型,这艰难的诞生历程,似乎隐喻着某些人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历经无数艰辛才获得一定地位或能力。
9 S$ A/ Z$ T- K; ?7 Y- {; T- x x
6 |# y/ d! e, S8 x. k8 i而“一颠一倒布上行”,形象地写出了针在布料上穿梭的姿态,看似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本职工作。
# P, V9 n9 A" `' v8 H" d
7 z- I+ U1 r9 O: {1 p# |这两句诗,初读只觉是对针的客观描写,为后文的讽刺埋下了巧妙的伏笔。
/ T7 Q* L y+ J4 ? N
5 F0 \- E4 ^8 D$ ^/ P' B“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 H) x) ^! D8 S% ?2 X; x/ m( s% r0 P% }4 s! D( }
读到这两句,犹如一声惊雷,炸开了隐藏在平凡表象下的深刻寓意。
: y; v" a4 {' o/ X
7 a! g4 i( ^' l1 z9 |. p诗人巧妙地将针的针眼比作“眼睛”,因其位置长在针的尾部,恰似“长在屁股上”。& P, W' x! u3 @/ l
' s3 a4 r4 ~# ]' [: @这一形象的比喻,瞬间赋予了针一种鲜活的人格化特征。3 P2 P$ m# b8 k
8 q5 K0 \0 r5 \( `) [- X8 ~
而“只认衣冠不认人”更是直接点题,一针见血地讽刺了那些以貌取人、趋炎附势的人。2 F0 J8 ]$ p5 Q$ ?, a
6 z$ {* a; X( n" E \4 _- Y, S, w
他们就如同这根针,只看重外在的衣冠华丽,而忽视了人的内在品质和价值。: D; {0 S0 x+ u7 \
! I3 Q& L+ j. l4 g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5 b# I7 t4 Q# U% P3 o9 `) {
/ c6 D! G: t. J* G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以对方的身份、地位、财富来衡量亲疏远近,对穿着光鲜、有权有势的人阿谀奉承,而对那些平凡普通、衣衫朴素的人则不屑一顾。
; L- A- Z9 `/ ?, d Y) |2 J- n" }% ^1 W8 K/ i: p! @ M; ~$ Y/ F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的自尊,更破坏了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r6 u( u5 B- [* ? }" u
$ a) ~" V; Y/ C$ j, n- c K0 U
这首诗让我联想到了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7 x8 x2 t5 Z( x) d
! y2 @) B% P- T" q# L" _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些人被金钱和权力蒙蔽了双眼,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和人性。: H, H6 r$ [" R: j
" x! p$ A9 W/ X- L* M" V: }
他们热衷于攀附权贵,追逐名利,却忘记了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真诚和善良。8 X9 j; i; b+ ~" Y' K6 J4 E* Q& }
; e: O, m3 t, R8 K, w4 P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外在的表象,而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品格。
0 l9 R9 d: t; v* V0 }/ E, ^
8 O5 k* A; w }, G1 Y+ {就如同那些被针所“忽视”的普通人,他们或许没有华丽的衣冠,但他们的善良、勤劳和智慧,才是这个社会真正的基石。& N- i2 I* A1 N, y; F& M
8 Z* ^) s" S9 K/ v! y3 I% `: e
《咏针》这首诗,以针喻人,借物抒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
8 t: j0 B6 a) D( G( t& S2 j* Z$ ]; @0 X: t& N6 h/ I u9 [
它提醒着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坚守自己的本心,以真诚和善良去对待每一个人。2 U' Y2 T9 |1 u" v" i s- A
. e. T6 f, B& ~; d( W& Z
同时,也让我们对那些以貌取人、趋炎附势的行为保持警惕,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4 ~6 w( i i8 q3 v. k5 N
0 K5 F3 f' [, u+ s8 K- k: W5 P这便是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价值,也是它历经岁月洗礼,依然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所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