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351
- 主题
新手上路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在求职面试中,没有人能保证不犯错误。只是聪明的求职者会不断地修正错误走向成熟。然而在面试中有些错误却是一些相当聪明的求职者也难免会一犯再犯的,我们称之为“高级”错误。
1 c* C7 F+ p& p& T% g
9 k, A- ?. u, c一、不善于打破沉默
) i, s" N5 l. }
$ ]4 c# M# a; O' \( G面试开始时,应试者不善“破冰”(英文直译,即打破沉默),而等待面试官打开话匣。面试中,应试者又出于种种顾虑,不愿主动说话,结果使面试出现冷场。即便能勉强打破沉默,语音语调亦极其生硬,使场面更显尴尬。实际上,无论是面试前或面试中,面试者主动致意与交谈,会留给面试官热情和善于与人交谈的良好印象。8 J9 k7 I/ {- A
5 C9 w# R/ L6 ]5 q* @6 q二、与面试官“套近乎”
E* E2 I) @/ m4 i) w/ ]* }7 ~' ^7 X. E5 I: Z/ o
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面试官是忌讳与应试者套近乎的,因为面试中双方关系过于随便或过于紧张都会影响面试官的评判。过分“套近乎”亦会在客观上妨碍应试者在短短的面试时间内,作好专业经验与技能的陈述。聪明的应试者可以例举一至两件有根有据的事情来赞扬招聘单位,从而表现出您对这家公司的兴趣。- X/ K$ n/ {8 L" I/ K
" I. Z r! M" b2 R/ _& J4 s
三、为偏见或成见所左右( X: q' m5 ?+ a! |
7 e: X& O' K! L/ B7 r. ]5 ]有时候,参加面试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面试官,或该招聘单位的负面评价会左右自己面试中的思维。误认为貌似冷淡的面试官或是严厉或是对应试者不满意,因此十分紧张。还有些时候,面试官是一位看上去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小姐,心中便开始嘀咕:“她怎么能有资格面试我呢?”其实,在招聘面试这种特殊的采购关系中,应试者作为供方,需要积极面对不同风格的面试官即客户。一个真正的销售员在面对客户的时候,他的态度是无法选择的。% z% v4 p: F1 ?2 a
4 V! [6 u& I% q7 c8 t, q. A* a四、慷慨陈词,却举不出例子9 I3 {9 X% P% c% X9 f
7 i' p7 |. _# ^8 D应试者大谈个人成就、特长、技能时,聪明的面试官一旦反问:“能举一两个例子吗?”应试者便无言应对。而面试官恰恰认为:事实胜于雄辩。在面试中,应试者要想以其所谓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取信于人,唯有举例。! p2 b; {& g6 X
" i/ ^1 h4 ^: C' P( p五、缺乏积极态势/ J& z" j* x, z3 o/ `
I e0 b- B6 Y9 P! F
面试官常常会提出或触及一些让应试者难为情的事情。很多人对此面红耳赤,或躲躲闪闪,或撒谎敷衍,而不是诚实的回答、正面的解释。比方说面试官问:? 什么5年中换了3次工作?有人可能就会大谈工作如何困难,上级不支持等,而不是告诉面试官:虽然工作很艰难,自己却因此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 ?, Z& i- |, I7 g" Y& {4 m7 b3 i# [. z7 \2 _6 ]2 ]
六、丧失专业风采$ r! e* G( { i2 b9 \
1 g) x" Z; h5 V' q9 \) ?5 W
有些应试者面试时各方面表现良好,可一旦被问及现所在公司或以前公司时,就会愤怒地抨击其老板或者公司,甚至大肆谩骂。在众多国际化的大企业中,或是在具备专业素养的面试官面前,这种行为是非常忌讳的。$ E+ H4 U1 m1 N, e$ D0 H6 t
5 R- R) E/ c0 ^ Z3 a6 c9 S
七、不善于提问4 X" h+ e; V1 P, |7 e" N, `8 D0 a% [: V
2 ?9 L( y5 L5 f) s% `5 A
有些人在不该提问时提问,如面试中打断面试官谈话而提问。也有些人面试前对提问没有足够准备,轮到有提问机会时不知说什么好。而事实上,一个好的提问,胜过简历中的无数笔墨,会让面试官刮目相看。* g/ ^9 u4 z: K, s$ c7 v; B, d
* W2 [# @9 t* ?! x% ~" U$ n+ x& h+ e八、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模糊
5 g8 g9 U, e7 Q9 Z
! U" ]1 D! V( X5 E( U% \ s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很多人只有目标,没有思路。比如当问及“您未来5年事业发展计划如何?”时,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我希望5年之内做到全国销售总监一职。”如果面试官接着问“为什么?”应试者常常会觉得莫名其妙。其实,任何一个具体的职业发展目标都离不开您对个人目前技能地评估以及您为胜任职业目标所需拟定的粗线条的技能发展计划。" X& z% G0 Z: z6 _! t
% }& n. R* |' }3 Y6 t) T/ N3 n/ F
九、假扮完美5 |* n. m# F$ @/ |
& a+ U$ t7 l) X; U7 ? ?面试官常常会问:您性格上有什么弱点?您在事业上受过挫折吗?有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其实这种回答常常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没有人没有弱点,没有人没有受过挫折。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也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所受的挫折,才能造就真正成熟的人格。3 i" b& y8 H; }& j8 P
9 M4 Z B: |8 i
十、被“引君入瓮”
* I8 e2 s: {$ A I. J
4 y, s; Q% E( O3 D1 h面试官有时会考核应试者的商业判断能力及商业道德方面的素养。比如:面试官在介绍公司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之后或索性什么也不介绍,问:“您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我(总经理)要求您1年之内逃税1000万元,那您会怎么做?”如果您当场抓耳搔腮地思考逃税计谋,或文思泉涌,立即列举出一大堆方案,都证明您上了他们的圈套。实际上,在几乎所有的国际化大企业中,遵纪守法是员工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0 {# a4 g" B7 T( K. b8 A, R5 S5 Q% _7 s+ A: J# o
十一、主动打探薪酬福利
* D6 o8 P @6 m
' p* V5 ]5 A2 c) v有些应试者会在面试快要结束时主动向面试官打听该职位的薪酬福利等情况,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具备人力资源专业素养的面试者是忌讳这种行为的。其实,如果招聘单位对某一位应试者感兴趣的话,自然会问及其薪酬情况。
. G8 R G# D4 s( w3 T) Q' g, M) J+ Y5 ]$ T8 j# l7 J2 i
十二、不知如何收场" P1 Z) x: x% I/ i# U% [
5 O/ t8 C! P* }9 Q很多求职应试者面试结束时,因成功的兴奋,或因失败的恐惧,会语无伦次,手足无措。其实,面试结束时,作为应试者,您不妨:表达您对应聘职位的理解;充满热情地告诉面试者您对此职位感兴趣,并询问下一步是什么;面带微笑和面试官握手并谢谢面试官的接待及对您的考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