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116
- 主题
初级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在求职路上,求职者们总会得到各种各样的面试通知,这其中自然是良莠不齐,按照老一套的观点来看:每个机会都该珍惜,就算没感觉或者公司不行,就当开阔眼界、增广见闻。。。。。。
6 W) {" |6 y4 r2 ?1 n
# Q" ]7 \: V; t7 t" F+ {对于这话的后半段,我基本是赞同的,可以在面试谈崩的时候聊作自我安慰,而且如果你真真正正、确确实实、发自内心的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参加面试,我觉得这很棒,而你一定是个牛人
( Y4 l+ ` O: k
5 ?3 C4 h" X) T& Z然而并不是每个求职者都有这份闲情逸致的,多数求职者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个人发展问题来找工作的,对于他们来说找工作绝不是参加聚会派对、游山玩水那般,他们要生存要发展要自立,怀着这样的目的才来公司参加面试% p* }4 k4 m' U O5 U* F" b; ^
( `5 g. A+ m3 |; X, f* y3 h5 P4 N
理论上,应该珍惜每次机会,然而根据当前残酷的现实,对于“珍惜每个机会”我非常不敢苟同,原因如下:
0 q% v7 X- W$ o* C, V( q1 i, d- ?9 Q- l2 }" D; P- Y% r }
1 如上所述,求职者是为了首先解决生存问题,自然会非常看重每次面试机会
. C$ i' ^! W- j4 a2 日益增大的求职成本,包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心理成本+ v% Q4 X' Y$ C$ T# }6 r, Y
3 并不是每次面试都是善意的,有的是陷阱,有的是毒药,有的是不怀好意的借脑,有的是如儿戏般过场,有的像相亲大会; O3 V( l" N# d! y3 M, E: P
4 一次恶意的面试给你的心灵打击绝不是给几颗糖就能弥补的——你满怀诚意却频频被泼冷水;你一腔热血,结果发现对方是吸血虫;就像你救了只中山狼,它却反过来咬伤你、咬残你,这种伤痕是一辈子刻在心窝里的。。。。。。这些造成的心灵创伤是无法弥补的+ ?6 Q+ B2 q: D- W) m
# Q$ Z5 Q; a, L+ {
------------------------------------------------
) W8 ^- {& c: _% ]2 R0 G& L$ f' ^! D8 M
有鉴于此,我就用我的面试公司的经验来总结一下吧0 u6 Z# B& s( f3 @: J2 \
% ^0 A. x: l3 h" r- [: s分阶段来看:
7 W; @8 b5 K x& j1 C. }
+ R. S' S0 k" i( m& @# b第一阶段:投递简历阶段——果断拒投
2 t( [) ?0 L6 z# P$ b+ X3 y w1 那些同时招聘n个岗位的公司,基本放弃吧,不是诚心要人的——现在的公司能不亏钱就是经营有方了,更别说“蓬勃发展”了,哪来那么多“蓬勃发展”的公司?中国经济环境最好的时候,每天诞生240家企业,每天倒闭160家,更不用说经济环境恶化的当下了* d9 q( A- _1 H% N2 }' [) A
2 那些一个岗位招聘了好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的,放弃吧,估计是hr闲着没事瞎鼓捣出的职位,她们会给你来个所谓“电面”冒充专业人士,之后再无半点消息——我就碰到一个职位,1年前找我“电面”,现在又找我“电面”,敢情你是拿我当锻炼口语的工具呢。。。。。。0 q4 Z9 T0 _5 w H" i
3 公司简介过于浮夸:用n个段落夸夸其谈“企业文化、公司前景一片光明”之类的东西——求职者也要想:既然你们公司那么神,咋还有人跑掉呢?
5 t/ v7 U7 L+ _& e# d ^6 q- l4 公司简介中没有hr联系方式/ Q; u: b7 X( G* {" {/ ?
5 公司简介中出现“如未录用,概不另行通知,谢绝来电来访”字样的,说明这家公司连《劳动法》都没读过,而且霸王作风明显,公司以自我为中心,内部管理十有八九也是家长制;如果你被录取了,在这样的公司,你是否能受得了这样的企业文化?
: q, ^* _, t3 [0 F* I6 招聘广告信息前后矛盾的:如“学历要求”一栏写大专、“工作年限”一栏写一年,但是具体描述中却写着“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工作年限三年以上”,说明这家公司发布这个广告绝对是抱着一种随意敷衍的心态来的( j* S' m2 f+ i$ t
F7 g3 H* W7 n% o5 o第二阶段:收到电话通知面试0 q! `- [1 Z/ N$ M" d" y
这时千万别太开心,有很多面试通知实质上都是“逗你玩”的:
+ ?( |+ h0 X8 ~9 T1 上手问你“有没有找到工作的”
2 K- q, F7 X. s5 }2 对方态度轻佻傲慢的
, z0 r+ m. d* x7 T3 T6 m* m6 S9 W3 你多问几句,对方立即不耐烦9 ~; N& b. c" { _: Z; Y( _. f
4 一上来就直接问你“为什么离职”的+ c; f' o9 z/ Y& u
5 言谈中流露出对你工作经历的丝毫不满意,并问你一些诸如“你有没有觉得你的简历不太好看啊”、“你的工作内容听起来相当简单啊、你能不能再说详细一点啊”之类的问题——如果hr仅仅以简历“好不好看”作为评价标准,说明第一该hr不会分析、不动脑子;第二该hr自身有情绪化倾向。至于后一个问题,我想这不是hr该问的东西,作为一个不懂具体业务的hr,你只需大致对简历经历做个确认了解就可以了,没必要详细追问,这不是你该干的活儿,这是部门负责人的事情,不要越俎代庖了
, l! q' T0 U9 A& B$ t
! K# H' ?& p: U, Z$ s% w3 v- A' }在这一阶段,如果hr要求电话面试,并向你征询意见时,可以说“自己现在有事不方便,能否另外安排时间?”第一为自己争取时间;第二也是在确认对方是否是按照简历来联系人,而不是随机联系——现在有的hr干得像电话销售一样,只要有姓名、手机号就会打个电话,也不管此人是死是活,反正这帮人手上肯定一堆联系方式,打电话随便挑几个就成7 D0 {. ? Y1 S b( i, V
! v/ }4 e& R8 [5 V1 ^9 `9 H, r1 A3 s1 L
第三阶段:邮件通知面试( [" \/ J/ V) b1 j! s+ P
你千万别感到对方很正规,对你充满了柔情蜜意8 C8 p% G2 M) g$ ?
确实,一般的正规做法倒真是:电话通知完毕后,再用正式邮件通知
, E# B5 b0 H5 a1 v: S5 ~不过我国公司山寨能力一向强悍,很多公司把这套东西都学会了,以为“不正规的公司”通过“发封邮件通知人来面试”就可以变成“正规公司”了。。。。。。但也仅仅是东施效颦——这些公司把因果都搞反了。。。。。。不过这也无意中给求职者们筛选公司留下了更多的线索:
' O+ B; W* ^$ l4 g1 \, g' E1 收件人n多——这个手段非常拙劣,求职者一看就知道是随便通知人来面试的破烂公司
) Q/ z+ X, ^2 @! a( S- q" O2 收件人是空白,也就是说对方以bcc形式发送邮件——此种行为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同第一条& I# Y, A5 ^0 z$ z$ G/ A
3 抬头里面没有你姓名,仅仅有“您好”俩字,且面试时间上写的是“如我们之前约定的时间”,那么基本可以肯定这是一份被无数人用烂掉的模板——而且连“面试时间”和“姓名”都懒得做改动,可见对方hr真的是懒得长蛆了,再结合1、2条,果断拒之7 S- }) V' {1 _; N! ?
4 就算抬头有你姓名,你也别乐呵,你可能碰到一个稍微勤快点的hr;当然不排除有人特别赞赏你、特别需要你的情况,这种概率就和你在大街上走被一个大饼砸中的概率差不多。。。。。。& A1 ~# {4 r; n4 X: V1 ^% M+ E
5 邮件内容80%是在宣传自己企业——吹嘘自己有多nb多强悍多么“伟大光荣正确”,有的小私企的面试通知邮件写得就像大型正规外企的企划案一样,满目望去都是介绍企业多么多么好的。这种邮件很具有迷惑性,我就碰到过一家,你没去实地参观过,你肯定会以为这是一家上档次的正规外企,可到了实地一看:郊区,5层楼,无电梯,周围不是公路就是农田。。。。。。
2 o" l7 @6 e/ k
V+ G/ V) @, R6 l2 E; }至此,你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判断:对方hr有没有先把你的简历给用人部门负责人看过,对方的用人部门主管究竟有没有先看过你的简历再通知你面试,要是没有,多半是没有结果的,就算去面试也一样没结果
" p% x6 d, P6 q7 C4 _, _3 X8 w+ W
) O7 E) a; q; Z1 }+ S---------------------------------
4 a. C6 l4 p- D6 T8 c$ w; B9 U! D2 M$ I" g/ K, M0 f% g" D8 z& B' V
咱们虽然身处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乍一看,信息确实很多,然而有效信息、真实信息都很少——打个比方,在一个小池塘中,有四条鱼,两条雄的,两条雌的,它们两两配对的概率为P1;在碧波万里的大海中,有1000条雄鱼,1000条雌鱼,它们俩俩配对的概率为P2。最后的结果,P1要远远大于P2,大得多,因为在大海中,大家都以为机会很多,所以就都不当回事,而在池塘中,互相都仅有这么几个机会
: N- z. b: `2 ~4 b, V7 d( N ~0 o1 z6 G
所以,不管是招聘方还是应聘方,其实都是手握着一大堆的无效信息——招聘方千万不要以为僧多粥少,等你公司快挂掉了,你就到了为你的盲目自信付出代价的时候了;应聘方也千万别以为招聘职位一抓一大把,处处有空缺、到处有机会,事实上现在的招聘网站中,有效信息如果占1/100就该烧高香了/ W% e$ p( f- q1 M2 v# `! }
9 T( }. m4 O, V* f) ^6 a& A由此也额外得出来一个结论:大城市未必机会多,小城市未必机会少,关键要看“两两配对”的概率,而这一概率在小城市会大得多——家住在小城市的朋友,可以选择在小城市发展,挤破头皮都跑到大城市的结果就是:大家要么一齐没饭吃,要么一齐吃资本家的“馊饭”。。。。。。最后就是“多输”的局面——直接造成大城市工资水平整体大幅下降,你本人也逃不掉,真正的“有难同当”。况且大城市工资不一定高到哪里去,就算高,物价水平也高——房租、衣食起居、水电煤,哪样不花钱,两相抵消,等于白去。。。。。。
' B, V& w g+ Q; _ F% J w: I; E/ |& \$ y0 H
最后我要说:面试是很看缘分的东西。。。。。。0 R M/ |0 l9 t! p5 J8 s! |
. D5 K6 e0 X% O$ J6 o
# S0 e+ h% v" _2 J: n
以上几条都是亲身经历总结所得,各位坛友如果碰到相似情形,可以一一比对,咱们该拒的就要果断拒掉,不然只会伤心伤神伤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