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段初生 于 2011-9-12 20:59 编辑 : E2 \9 s# H# Y9 a
z; m9 N$ E$ W- b
长征中毛 泽 东两次面授机宜/ A4 k7 O7 P$ l9 A. S0 p
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在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敌人又从三面紧逼过来,全军和中央纵队都挤到一路来了,情况十分危险。父亲时任红一师师长,接到命令,带红三团来到全军的最前头开路,掩护整个部队通过粤汉路。在这里,他遇见了随中央纵队行军的**、周恩来、朱德等人。周恩来向他布置了具体任务后,特意嘱咐说:“一定要保证全军安全通过!”**特意对父亲说:“你们师在前面开路,任务艰巨,动作要迅速,不然后面的队伍就会堵塞住了。大方向就是向嘉禾、蓝山前进。你们在前进过程中能相机占领这两个县城或一个也好。具体道路由你们在前头决定,我们后面就跟着你们来。”又说:“大路能走就走大路,不能走就走小路,如果小路也不能走就爬山。总之,你们在前面开路,由你们决定,不要等着指示,以免耽误时间。”父亲带领红三团成了全军的开路先锋,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全军胜利越过粤汉路,突破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
" f6 ]7 a, ?+ R 1935年1月29日,当红一师在贵州猿猴场渡口准备西渡赤水(即一渡赤水)时,毛 泽 东派总司令部的参谋请时任红1师师长的父亲、政治委员黄甦、参谋长耿飚(因指挥部队过河未到)、政治部主任谭政几个人谈话。亲自向他们讲了有关遵义会议的精神,说到关于部队的缩编问题时,因为部队减员严重,计划把师改成团。毛 泽 东问父亲说:“你这个师长就要当团长了,你看行不行?”父亲回答:“行,没问题。”毛 泽 东又问他:“你们一师还有多少人?”“还有3000多人。”毛 泽 东听了感到很意外,也很高兴。他没想到一师一直打先锋,还能保持这样强的战斗力,后来就没有给他们缩编,一师还是一师。顺带说一句,父亲率领的红一师在长征中始终是开路先锋: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强渡乌江、金沙江,组织十八 勇士强渡大渡河等等。
6 M3 W; K" b! z$ e 客串外交官,惊动美国人
$ ?* S; L* ? i# U 抗战胜利后,参加我方解放区参谋长会议的父亲奉命来到北平,到军调部见到了叶剑英。叶剑英笑着对父亲说:“因为昨天才开始办公,人都还没有到,但是任务却已来了,所以你不要走了,就留在军调部工作吧。”父亲一听有点儿慌,说: “我缺乏这方面工作的经验,不懂外交斗争这一套,还是让我回去带兵打仗吧!”然而父亲说不过叶帅,加上当时我方人员确实非常缺乏,他就同意先在军调部执行处工作。但他为了以后走得方便,不愿当正处长,就当了副处长。5 U$ \, K& }( |, @. Q% G7 ~+ U
第二天父亲就去参加了黄村调查。出发前,罗瑞卿向国民党代表和美国代表介绍了身穿一套旧棉军装的父亲说:“这是我们的李将军,由他和你们一起去黄村调查。” 随后,他们各带一名翻译乘车出发了。国民党县长一见他们便绘声绘色地讲起了**的军队是如何进攻黄村的,如何拆了老百姓的房,抢了老百姓的东西,使老百姓受到了很大损失等等。接着县政府的人员带着三方代表来到黄村,看了“现场”。国民党代表看后站出来说:“我看事实已经很清楚了,我们可以回去了。”这个时候,沉默多时的父亲说话了:“现在不能走,要在现地判明真假才能走。所谓八路军在这里打了仗的三个证据完全是假的!” 国民党代表和美国代表一听这话,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父亲突然把问题提了出来。美国代表不得不让父亲讲下去。
' n6 D1 ]6 h8 o0 E3 \ 父亲拿出县政府人员在村边捡给他的子弹壳,说:“首先是村边的子弹壳,根本就不是最近打过的。”他顺手把子弹壳递给美军上校:“你是一名老军人,总知道刚打过的子弹壳是一个什么样子吧,而现在这些子弹壳已经生了锈,少说也是半年前用过的。所以,说这是我军近几天打黄村撒下的,纯属是无稽之谈。” 美国人表示认同。父亲接着说:“第二,所谓八路军拆了房子。而我们刚才看到的是房子上面的花墙被扒掉了几块砖,根本谈不上是拆了什么房子。如果说八路军在这里打过仗,那么留着这些花墙倒是可以作掩护,不需要把它扒掉。所以,这不是军队为了打仗拆掉的,而是那些毫无军事常识的人有意做的假象。第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间房子里撒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说是被八路军抢过东西留下的现场,更是毫无根据的。你们看炕席上的灰尘,均匀地布满全炕,说明是长时间自然落下的,而不是抢了东西留下的;地上的书籍和花生皮,则是有意布置的。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间旧房子,而它对面的西房,里面家具整齐,房子很干净,还有一位年轻妇女正在做饭。那个房子里的家具没有丝毫动乱的迹象。因此,这个八路军抢了东西的现场也是有意布置的假象。” 这下国民党代表哑口无言了,美国代表只有连声说:“好的,好的。”. p# A( i1 F& F6 ^; _
回到北平后,父亲把调查的结果写成报告交给了军调部。叶剑英和罗瑞卿听了汇报后夸赞到:“你这头一炮就打响了!”
* n* {) ~' l2 [! Q4 v! n2 ]- s 事后,我方有人告诉父亲说:“老李呀,美国方面开始注意你了。他们说‘这位穿土布衣服的将军,在外交上也那么厉害’。他们还感慨地说,‘看来国民党不是毛 泽 东的对手。’”
, ^: l0 k7 V8 o" n2 c 朝鲜战场巧用炒面当军粮% H+ v x- H( g4 y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这是我军第一次跨国作战,军需给养问题自然成为首要问题。为此,毛 泽 东指示要迅速成立朝鲜战争的后方保障供给基地,确定一位能担负重任的“粮草官”。
2 g2 N& B1 b6 Z% E( i, U 父亲又成为最合适的人选。父亲从l948年4月开始做后勤工作,为解放战争中我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抗美援朝的关键时刻,聂荣臻一下子就想起了父亲,由他提名,毛 泽 东批准,任命我父亲为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负责筹措抗美援朝物资,并送往前线。
8 }3 k# @0 v$ ?0 P# f& H 在朝鲜战场,美国人的首要战术就是倚仗海空优势破坏我军的后勤供给线。在开始运送物资的几天,由于我军既无制空权又无有效防空措施,400辆汽车3天就损失了一半。为了防空,父亲推广了群众的创造,让部队在信号站的基础上,增设运输干线防空哨兵,工作原理就像古时候的烽火台和抗战时的消息树,专门监视敌机活动。父亲还向彭德怀提出:“为了保证运输,应该对后方兵站加强防护,最好能配置高炮部队,我们不能只是藏,还要打。”彭总非常赞同,很快就作了部署。由于普遍建立防空哨所,点线结合,扭转了后方运输的被动局面。朝鲜北部的灯光能在3分钟内全部熄灭,好像有神经似的。虽然敌人 “天上挂灯,路上撒钉,地下炸坑”,但始终没能破坏我们的钢铁运输线。**曾赞扬说:“在汽车路两旁用1万多人站岗,飞机来了就打信号枪,司机听到就躲着走,或者找个地方把汽车藏起来……汽车的损失由开始时的40%减少到百分之零点几。这是个奇迹!”
' e. i: Q# u) B- X* r) }1 V! s# G 父亲还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志愿军的吃饭问题,他创造性地用“炒面”当军粮。第一次战役后,由于敌机轰炸,前方作战部队白天、黑夜都不能生火做饭,以免暴露目标。天寒地冻,部队的吃饭问题成了大问题。父亲想起1937年西路军失败后,自己只身乞讨、千里寻找红军的途中,曾吃过老百姓给的炒面。炒面既便于保存携带,又随时能食用,正符合志愿军目前作战的需要。于是,他让后勤部的同志加工了一些样品送到前方,结果大受欢迎。1950年11月23日,他电告总后勤部,要求从第二次战役开始每月为志愿军准备粮食总量三分之一的炒面。中央指示政务院向东北、华北、东南各省市布置任务,周恩来总理也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时间和机关的干部一起为志愿军做炒面。仅20多天,第一批400万斤炒面就送到了前线。随后,香喷喷的炒面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战士们的手中,由此留下了志愿军“一把炒面一把雪,夺取战斗新胜利”和“凉水拌炒面,打过三八线”的佳话。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说:“如果没有炒面,就解决不了部队最低限度的物资保障。”
2 I7 B0 B4 q' h6 o! [* e7 o
; K$ I' s* R" z: X+ N
+ k6 x. E- z+ a8 Q \ c,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