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385
- 主题
新手上路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这年头,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这不,曾在“中国400富人榜”中一度名列第163名的谢根荣,被曝出竟是个超级大骗子,他从骗白手起家,靠骗发家,让银行5.4亿多元的贷款打了水漂。
; [( J; O: R" i8 x* @- L# ?5 v- i& m) W- p' l
谢根荣2000年伪造555份房贷合同,以假按揭的方式,从建行骗贷6亿多元。之后为了掩盖骗局,又精心设计编造出一桩惊天骗局,即故意制造出假古董,花重金“雇”顶级古董鉴定家,作出评估价24亿的评估报告,以正式的权威评估报告支撑他继续招摇撞骗。
% R. l4 J' ^5 q/ U* u5 s- |
. J$ m$ e8 h1 V1 f& o# E7 e0 Z 谢根荣的骗术不是天衣无缝。早在2002年,银行领导就已查出骗贷的蛛丝马迹,在骗局行将露馅之时,假古董成了他的救命稻草,不仅帮他度过眼前危机,还帮他骗了更多的钱。假古董在谢根荣多年持续行骗中起了关键作用。而假古董之所以能显出如此威力,则源于5位中国顶级鉴定专家作出的评估报告,这不禁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端。# U7 y# q5 m; M I. a. C/ @
/ k1 f& F$ E& f5 b2 p9 y n 从假古董的诞生,到评估报告的出炉,再到骗贷成功,说明了许多问题。) g! n6 B. y8 W
+ p8 ^" r9 j- L& w1 l) l. Q) q- ?
一是幕后交易的后果非常可怕。假古董的诞生,牛福忠是罪魁祸首。牛福忠是何许人也?他现为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自称是国家文物局泰安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特聘鉴定专家。有着这样光环的专家,竟然听从“富豪”的差使和摆布,几乎言听计从,不仅亲手制造假古董,还屁颠屁颠帮找专家作鉴定。自己亲手造出来的假古董,还找什么专家鉴定评估?这不是明知故犯吗?这一系列行为的动力就来源于金钱。他鞍前马后地为“富豪”做这么大贡献,肯定获得巨额回报。“富豪”给几十万元的评估费,实际到5位专家手的据说不过5万元,作为中间人的牛福忠,一定知道其余的几十万元跑哪里去了。牛福忠的所作所为是在金钱的指引下完成的,他是在利益面前昏头的,实在可悲可叹!这也说明,黑钱是坚决碰不得的,你拿了人家一分钱,人家可能从你身上直接或间接拿走数倍,最终损害的是国家、集体或公众利益,不仅出卖信任、人格、灵魂,还要成为罪人。
5 S5 e* N# w& ]* ]
; L* e/ z9 C( c- z 二是不能轻信权威、迷信专家。参与评估活动的5位专家,身份、头衔、荣誉、权威性十分了得。王文祥,曾担任过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现为世界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主席、世界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兼中国总会会长、世界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杨伯达,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劲松,中国宝玉石协会原秘书长。杨富绪,中国宝玉石协会原副会长、北京大学宝玉石鉴定中心主任。史树青,著名历史学家和文物鉴定家,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导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以考古鉴定驰誉中外。这5位顶级鉴定专家组成的阵容可谓豪华,这样的评估阵容,没有人会怀疑它的权威性和真实性。但就是这样的一批顶级专家,不靠谱地给出了一份24亿天价的评估。这就是所谓的权威!难道我们以后还会盲目崇拜权威吗?还能盲目迷信专家吗?( Z7 a0 H% L5 w2 o
6 E7 S5 k+ ^9 L/ H
三是盲从非常危险误事。实际上,5人专家组里不可能没有清醒的。从访谈对话里发现,有4位专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史老”是最权威的、是一把手,他在场就听他的,他说什么就得尊重,明显地惟领导是从,惟权威是从,不管对错,不论是非!是何等的草率,简直将评估当成儿戏。这或许是当时的真实心理,天塌下来有高个儿顶着,听领导的,出了差错,最后还是领导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种随大流,盲目听众,酿成了大错。当然,他们最“尊重”的“史老”已于2007年离开人世,把责任一股脑儿推给死人,说明这一切都是死人曾惹的祸,也不失为明智之举。9 k2 K& U7 f8 G3 I* W/ b
- K( j. G' d( n K: u8 E: G 四是名字是不能随便签的。当问题发生后,中间人牛福忠将责任一推二六五:“这你得问那帮专家去,是他们去评估报告上签的字。”这5位专家,无论是出于利益,还是人情,都郑重其事地在评估报告上签了字,签了字发生问题就脱不了干系。所以重要问题、关键时刻,还是要保持冷静,守住原则,不要轻意下笔。
& ^' I. J" c4 d
* S+ f+ y& _. n+ M/ H3 }6 g4 M 五是国家相关行业和部门防范意识不强、警惕性不高、监管不到位。早在2002年年底,建行领导就凭借经验,发现谢根荣在骗贷。但仅凭骗子提供的一件“金缕玉衣”和有顶级鉴定专家集体签名的评估报告,就轻信了骗子的经济实力,在发现被骗6个多亿后不但未报案,还继续为其违规提供资金4个多亿元,导致银行最终损失5.4亿多元。试想,如果不是审计署发现问题,那这个骗子导演的骗局还将继续下去,后果更加不堪设想。我们的管理者真是太粗心大意了,这样的管理,真的让人放心不下。# L/ ^" v7 Q7 F, H; n4 ]! X& f) S3 ]
2 n' n) \' A. y8 Z4 D
一起巨额贷款诈骗案,牵出假古董鉴定丑闻,一个让多位顶级鉴定专家“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的大错,留给人们多么惨重、深刻的教训。2 u# v0 K" J$ E4 @
: S6 `" ?1 B; Y& O$ h: r! L
) ?' t7 G( Y" \4 w
, _. v6 t | ~7 {) |& c4 ~9 m5 m x' y( t# e9 z( K
% [" D$ ~. ~" H
; g$ ~! h: N5 G: C5 o
( H6 S3 ]: k$ N. ?. L5 e8 B& p
. E1 C* Z r* i. H! _/ F2 l+ e- y# d8 V
# Z+ g6 P N5 r
4 n4 C4 w- w6 g# v% q8 q7 r( Z

) f& w4 E5 `' _4 x- h1 g如皋生活网如皋生活网如皋生活网如皋生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