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57314|回复: 4
收起左侧

当爱心与尊严碰撞

信口神马 发表于 2011-9-20 16: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义务教育真正实行免费教育,也就是近几年的事。“两免一补”政策,是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和爱心工程,应该深受广大老百姓的欢迎。“两免”是指免除学杂费和教材费,现在已经“免”及每个义务阶段的学子。“一补”是指对贫困住校生进行生活费减免(湖南每年是1000元,比例大概是住校生总数的1/3)。
  S( b0 B/ R* Y, F) S# L- G3 n3 A  N8 Y9 d+ ?
    在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的过程中,我校也出现了一些“意外”。按说政策的惠民,政府的关爱,家长与学生应该是感恩载德、殷勤笑纳。然而事实并非全然如此。大部分家长因为穷怕了,或许是小农狡黠意识的体现,所以尽管家境好条件优也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争着争取减免的指标:指使子女向老师哭穷写申请,找老师甚至领导说情装穷求关照,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资源,以达到减免的目的。但也有部分学生恪守本能的淳朴、天然的真诚和可爱的稚嫩,他们不屈服于父母的威压,不动摇在金钱的诱惑,没有被流俗所左右,坚守自身的纯洁与无暇,坚持实事的求是与求真,表现了一种特殊的与众不同,不愿配合父母争抢到减免指标。或许这就是90后、00后新生代的一些特质吧!+ o4 [. N- C* p7 l) U
$ a. L/ C3 Z5 t) i; b- }4 J
    下面列举一个例子:10级初一一个雷姓新生,第一个学期时,学校宣传“一补”的精神,班主任在班上进行摸底,请家庭贫困的住校学生写申请。因为以往的经验,许多学生碍于面子迫于自尊,开始不会主动写申请。班主任往往逐个逐个的问情况。当问到雷姓学生时,他很坚定的说“我家不苦”。第二个学期开学时,雷姓学生被他的伯父带到了学校,找到了校长,还特意一同叫来了校长的堂兄。其来意无非是说他侄子家如何如何的苦,父母出息小,在外打工赚不了多少钱,养家糊口很难,希望学校关照,能给予其侄儿贫困住校生减免。校长信以为真,叫来班主任问情况,班主任如实道明了情况。学生伯父与校长堂兄一再申明贫困的真实与程度,学生的不懂事与胆小,请求这个学期能多多关照,解决一个减免指标。班主任和校长只好表态说到时要学生先写申请,再考查定夺。待到第二个学期的减免指标到来后,班主任第一个就特别单独提醒雷姓学生,要他到时记得写申请。可是他一直未写。班主任首问之,答曰“老师,我家里不苦”;次问之,答曰“老师,我家里真的不苦”;再问之,答曰“老师,我家里真的确实不苦”。态度决然毅然,坚辞减免之机。是该学生执拗固执,懵懂不化;还是品质清纯,不伪不猾?- m; J' [+ T3 m) O/ @4 |  V9 i

0 O& R& H  s( \1 G$ A. p; r) Z    班主任和校长都茫然了,深思了。) w: n4 d) E3 G) |/ z
/ V& w; Y. q* [( Z( `
   湖南属于中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老百姓的家庭情况还行,子女读书的生活费应该不成问题。除非那些孤儿、离异的单亲、遭遇天灾人祸家庭、突发事故致贫家庭、子女多或读大学的子女多的家庭需要补助外,其它的都不会有什么生活问题。但面对也不算小的补助款,绝大多数家长的心理都是不要白不要能要有本事,行动当然是“不择手段”要之而后快,结果则是指标分配不合理,贫困补助变成了关系补助富裕奖励手腕利润虚伪赏品......同等情况下,家长心态不平衡。+ R( ^/ X+ }) _: M) h& `1 e

" G4 g) o6 m9 D% X& U; k" {4 r& ^    究其原因:农村的家长多被世俗浸润,自私成了自然,自利成了自觉。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我们的农村百姓,他们的心性心理价值取向固然有其狭隘自私伪诈的一面,但也是根深蒂固农村文化长久熏染和生活压力大苦楚多迫逼的结果。我们的孩子还刚出土,淤泥尚未深入骨髓,与生俱来的真本性犹在,表露的言行举止与成人当然有很大的反差。在面对减免的几百元钱时,他们想到的是又要申请,又要村组证明,还要公示,多没面子,多伤自尊。有些学生自我缺乏能配合父母表演,如愿享受补助;有些学生就坚持自我出淤泥而不染,打死也不屈服于父母之命屈尊于区区几百元钱。如果家庭确实贫困,得补助天经地义;如果日子过得去家境尚可,百般去争对子女害多利少;如果无视小利看重尊严,心灵坦荡失少得益必多。- j( g! d* v5 P/ a$ t5 I1 R
) J# K3 m7 U; T. b8 m( ]
   由此想到报载有几个大学生一直被善者捐助,但不知感恩和回报,多被诟病。我不欣赏那些广而告之的感恩场景,泪涕连连的感激画面。感恩要出于心灵,感动要出于真诚。得到关爱固然重要,但当被关爱碰撞自己的尊严,被关爱应该让路,因为人之尊严无价。我反感那些有关爱心的慈善晚会、现场捐助,主办方极尽煽情之能事,可知那些受助的对象泪流满面的背后或许是心的泣血。当弱势之人心安理得得到补助捐助时,难道他们该受到指责吗?我不赞同。但据说民政局的低保都成了有权之人随意施舍时,那些拿低保的富裕之人甚或领导不贫的亲戚,倒实实在在要受到千夫所指万人唾弃了!近读书,知一影星到偏僻山区独自悄悄扶助贫穷孩子,家长和孩子发自内心的感谢感动感激;但当影星第二次带着大批媒体与记者进村现场捐助时,被村领导提前召集夹道欢迎的村民,包括受助的家长及孩子都轰然散了。因为曝光的关爱、裸露的爱心、功利化的扶助、已经变味变质成了做秀的嗟来之食,要让伟大的尊严屈服在光天化日之下,受辱在烁烁闪光灯之中,赤条条血琳琳展示在白纸黑字之上,哪怕饿死,做一回朱公,做一回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值得!
; K- _/ j; S: b( Q+ \. {, @' {: P8 e. t
   当爱心遭遇俗气,产生的是一股作呕的铜臭之味;当爱心碰撞纯朴,盛开的是无价的真诚之花;当关爱与尊严碰撞,要么尊严异化为庸俗甚或无耻下作,要么尊严蜕变成纯净甚或圣洁高雅!我期冀那些被俗化得即平且庸的心灵能够得以净化至少不要再向那些性本善的下一代进行不良熏陶甚至毒害侵蚀;也希望那些心灵透亮一尘不染的孩子们坚守那份本真那份天真那份纯真那份认真,不被成人化的庸俗庸化俗化!- t) M/ E+ `+ O% }* d* T& [

; n: a4 r7 \2 d5 D     由此我耳旁回响这句话:救救孩子!
; w$ Q5 X& p- K4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潘金莲 发表于 2011-9-21 15: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错,救救灵魂!中国人要救的是灵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信口神马 发表于 2011-10-17 16: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的心是纯洁的,不能受玷污,救他们,就是救其灵魂。救灵魂也只能从救孩子救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阿莉 发表于 2011-10-26 10: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多一份爱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iguang 发表于 2011-10-27 11: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得救,大环境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