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老师、同学:晚上好! 6 h) \3 Y4 C# R5 l! }0 u( R
首先感谢复旦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邓正来 教授给我一个机会,能让我在这神圣的讲台上,谈自己对基础教育的一些看法。感谢王德峰 教授 骆玉明 教授在百忙中为我的讲演做点评。感谢诸位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听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 M2 Q7 a! h/ Q8 W- _9 A$ C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复旦附中一名普通的教师。自从六七年踏上教育殿堂,除去因为漏写一个字(把“热烈庆祝中国共龘产党成龘立四十五周年”中的“产”字漏 了,写成了“共党成龘立四十五周年”),被打成现行反革龘命,而坐了两年牢以外,到今天,我已整整教了四十年的书了。四十年中我十八年在松江,二十二年在复旦 附中,现在六十四岁了,还站在课堂上,可以说,我是教了一辈子的书。
) i7 @ u6 E& i* |5 t1 z 在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对中学教学有较深的理解。九十年代初,我发表了一篇题为《还我琅琅书声》的文章,文中写了一首打油诗,说“学生不读书,教师 在演戏;悠悠十二载,腹中空如洗。”当时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对中学教学进行了反思,并且在自己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了一些改良。造成了一点社会反响。《中国青 年报》冰点新闻以整版篇幅称我为“中国语文教学的叛徒”。杨澜采访我时,问我,这几十年来你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我说最得意的是:一,我这一辈子能做个教 师;二,我这一辈子还没有被评到过先进。我的简历大致如此。 当邓院长要我给大学生讲讲基础教育问题后,我就追问自己,给大学生讲的理由是什么?也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个讲座?然后再是讲什么,怎么讲?我终于想出了三条理由:
2 E2 P' z9 j- g. K. b6 N- u+ z* M" ? 1.各位从基础教育来,留下了应试教育的烙印。了解一下自己到底是受的什么教育,以便反思自我。真正明白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8 D# T' T: C1 g9 z1 U' f
2.各位都是精英,将来要对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发表看法。教育问题是绕不过的。今天听一听一位中学教师的声音。也许对有利于你们的思考。
/ R* p; q( B9 r' @; j3 F2 u 3.陶渊明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你们不久都要为人父,为人母。我的讲座,也许有一点参考价值。 接着的问题就是讲什么了。
4 e3 ~- r9 v! d# Y (一) 今天我讲的题目叫《“人”是怎么不见的?》。这个题目是我突然想到的。
3 {# ]5 v: m' \, u) ?7 i! U 有一天,我在升旗仪式时,站在台前。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一片,听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我突然想,我们的孩子们,是 不是已经站起来了?是不是还在做奴隶?我们的教师,是不是站起来了?是不是还在跪着教书?我们是不是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
! @ G9 N4 I* ?$ t+ ~ 现在几乎没有哪一个校长说不要“以人为本”,没有哪一个教师说不要“以人为本”,也没有一个家长说,不要把孩子培养成人,但是,在实际又是如何呢? ( ?0 R" y% q) G$ m
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一位年仅23岁的年轻教师郝旭东倒在血泊中了。杀他的是 一名16岁的高一男生,他为什么要动刀?
3 R: k' n `. b- o! L" T. I 事先他花65元买了3把刀带到了学校,他还写下了三百余字“死亡笔记”,其中有这样的话: m0 h3 j7 T6 |6 s$ J
“我就是个坏学生……我恨老师,更恨学校、恨国家、恨社会……我要发泄,我要复仇,我要杀老师。” “我的人生毁在了老师手上。” “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死人,世界是黑暗的,我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胞’。不光是老师,父母也不尊重我,同学也是,他们歧视我……我也 不会去尊重他们,我的心灵渐渐扭曲。我采用了这种最极(端)的方法。我不会后悔,自从这个想法一出,我就知道了我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条通向死亡的道路, 我希望我用这种方式可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到老师的混蛋,让教育事业可以改变。”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真是惊呆了!为什么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年,对老师对学校有那么大的仇恨!" y9 `4 b. Y" n; r! e
然而。这样的事太多太多。为了读书,儿子杀母亲,母亲打死儿子的事屡屡发生,因为反感读书,未成年的孩子自杀的事更是数不胜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当 然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全部归咎于教育,然而教育的缺失肯定是原因之一。我只想追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自由生长,是让人性升 华,是要让人快乐,而我们的教育却给人带来痛苦,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 4 j* z h7 H7 v/ R! \8 G3 g% @
2 Y1 T5 e* i" n5 h. X# j) B; e
% C2 Q2 L4 {" I
1 Z& e. {- d. @7 Z: k O2 U- a# N6 g
& G9 Z/ K. @4 a( K9 R
% l0 Z! E5 V: O) C* L0 l/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