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63
- 主题
资深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邓颖超说,谢谢你们俩为恩来同志服务到最后! ^) a. k) t; s) R6 ~/ U0 C8 w, v9 p
2 S6 o: M+ m. i; y% C3 B
出殡的日子到了。1976年1月11日下午4时30分,一辆扎了黑黄两色绸带的灵车载着周恩来总理的遗体缓缓由北京医院开出。灵车徐徐碾着长安街铅灰色的路面,由东向西驶去。“只见总理去,不见总理归。”此时,长安街成了“泪飞顿作倾盆雨”的十里长街。
8 s2 z/ T9 G1 m, l9 c+ h n: `
8 B5 r6 P! L! X+ [. F. ^ 灵车行驶途中,高振普轻轻地把窗帘拨开个缝隙,向外望去,他看到,成千上万的首都群众,扶老携幼,默默垂泪,里三层外三层地站立在街道两旁,这自发组成的送葬长队蜿蜒了数十里。这哪里是血肉之躯的“人墙”,分明是用热爱人民总理的深厚感情,用中华民族的坚强脊梁铸起的一条牢不可破的“万里长城”啊! n$ n- Z' d0 @+ |, F0 K
# Q/ M) u, S8 R' i8 R 邓颖超和赵炜坐在后面一辆总理生前用过的专车上,她让司机加快点速度,说天太冷,好让外面的群众早点回家。- Z* T$ s/ }3 ~+ Q1 L
* B; _( o' z( y' t- v2 d
然而,前面的灵车依然走得很慢,也许是司机不想把周总理尽快送走,也许是他也想到要让群众多见一眼周总理……车缓缓地、缓缓地向前行进着,从北京医院到八宝山这段路程平时只需半小时,这次却足足用了1小时35分钟。0 h1 c( @* P; H
* [ l2 `( R+ X g 灵车在漆黑的夜幕里抵达了北京西郊的八宝山革命公墓。自周恩来去世后,火化场的工人们就把火化炉修整一新,挑选出最优秀的工人。可谁也不愿意亲手把周总理送进火化炉,更不愿意去扳动那重似千斤的电闸。
`* b6 A" @5 T( D, B2 Q: l
m$ k+ I/ ]+ U3 O0 f 高振普、张树迎和乔金旺始终守在火化炉旁,忘记了看手表,几点开始火化,几点骨灰出炉,谁也没记清楚了。火化结束,他们用新做的取灰工具,一点不漏地把骨灰全部清扫出来,还从骨灰里捡出了皮鞋底子上的铁钉,皮带上的铁套头,以及假牙的铁托子,现在这些东西只剩下烧焦发黑的小铁疙瘩了!随后,他们捧着骨灰盒和邓颖超送的花圈,由治丧办的同志护送,乘车离开了八宝山。0 H, l, K9 F4 c0 T% D, K5 L
; W! L; M2 x) M6 Y
1月12日上午,邓颖超就把高振普和张树迎、赵炜叫到她的办公室说:“恩来同志不保留骨灰的请求,毛主席、党中央已批准了。今天叫你们来,就是要研究一下把骨灰撒在什么地方,并由小张和小高你们俩去执行撒骨灰的任务。”高振普和张树迎一听就急了,觉得任务太重,怕承担不了,他们说由他们去撒周总理的骨灰,不合乎中国的传统,总理是有侄子侄女的,他们是周家的后代,应该由他们去执行。其实从内心说,他们并不愿意把周总理的骨灰撒掉,更不愿意自己亲手去撒,这样做,感情上实在承受不了。但邓颖超克制住悲痛对他们说:“接到中央批准的消息,我感到高兴,高兴的是恩来总担心我不能替他办成这件事,今天可以办成了。我很想亲自去撒,但目前条件不允许我去做,再说天气太冷,年岁也大了,出动目标也大。恩来同志是党的人,你们俩是支部委员会的成员,我们靠基层支部。我相信,你们会很好地完成这一工作。这也是你们为恩来办的最后一件事。”她还说:“你们要认清,撒骨灰也是一场革命。由土葬到火化是一场革命,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又是一场革命。我死后骨灰也不保留,也请党支部负责。这是我和恩来同志的一次革命啊!你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这一点。”
& H3 U9 s4 C7 F8 S' {, z2 F- H! ?% r! V& s
起初,邓颖超让高振普他们三人一起去找一找,看哪个地方可以撒骨灰,最好撒在有水的地方。- V7 I% n- e! i b- k T. F2 s4 D( J
2 ~% ^+ ~% \0 ?! Y
1976年的北京似乎特别寒冷,尤其是在数九的天气里,到处都是冰封大地,骨灰撒在哪里啊?他们三人驱车在北京附近察看了玉泉山、八一湖和京密引水渠几处地方,都觉得不理想,因为大部分河段都结了冰,只有一小段地方有点水流,如果骨灰撒下去就会在不远的地方聚集起来,再说就这样把骨灰随随便便地一撒也对不起周总理、邓大姐和全国人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点,他们三人当时的心情别提多难受了。下午回来后,便把看的几处地方如实向邓颖超汇报了,同时提出建议应该报请党中央寻找一处合适地方。: ~$ J& r. o% m( A& G' L# \
' T' f- l2 _+ P. u
最终党中央决定派飞机去撒,汪东兴具体部署了这项任务,指定由罗青长、高振普和张树迎等4人去执行撒骨灰的任务。
6 o: F5 G. L. }6 B4 }) O0 ~ Y/ F/ [6 q6 S: z+ j
1月15日下午,追悼会结束后,邓颖超便带领着高振普他们来到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内的北小厅。在那里,她亲手打开骨灰盒,用颤抖的双手一捧一捧地把骨灰分装在四个小袋里,还不时地拿起一块遗骨仔细地看看。邓颖超含着泪水说:“恩来,我完成了你的遗愿,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你安息吧!我们永远跟随毛主席战斗。”看到高振普他们在流泪,她又说:“要化悲痛为力量。”" X6 t4 E. L/ ?- a( V. S& K
% |, ~- ~5 u! n$ f9 O+ c! I! H
这一天,虽然老百姓都不知道周总理的骨灰什么时间送走,在什么地方扬撒,但人们还是早早地站满了西长安街两侧,每一个人都想最后再送周总理一程。然而,由于邓颖超一再强调保密,不要再惊动群众,车队只好从人民大会堂西北门出来,上了长安街后一直往东开,等到群众发现时,车队已经走远了。
J2 ~9 t" [" o& m) R- f
6 R7 M, Y) J) U; [7 @5 C( T 这一晚,好像老天爷也知道要送别周总理似的,明月高悬,繁星闪烁,夜空格外清澈。在通县机场,一架“安二”型飞机正等在那里。高振普他们迈着沉重的步子登上飞机。邓颖超、医生陈士葆、护士刘新莲和秘书赵炜一直站在冰冷的土地上静静地目送着他们,邓颖超挥手向周恩来作最后的告别。" l$ A1 |; \7 y, W; F
7 J e f0 K# _6 I& ~' | 飞机在不断升高,高振普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可能是知道了要撒周总理的骨灰,驾驶员也在不断地抽泣着!按照计划,他们在北京城区上空撒下了周恩来的第一包骨灰。周恩来的第二包骨灰撒向密云水库。这时骨灰既可以飘向水面,又可飞向长城内外。然后,飞机向天津飞去,借着月光,他们把第三包骨灰撒向了海河。在黄河入海口,撒下了周恩来最后一包骨灰。
# |) ?: F9 y [# M1 M
: @ \3 V; N/ X 北京城区———密云水库———天津海河———黄河入海口。这象征什么?象征周恩来的足迹,周恩来的胸怀,也象征着周恩来永存的生命!北京是周恩来工作和居住过的地方;密云水库曾经留下周恩来洒落的汗水;天津是周恩来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生生不息的生命河流,周恩来的灵魂由入海口向着更博大的怀抱飞升!
: Z8 W N, J, `4 @) G& W X$ B- k, Y2 t* j" k3 u& L$ K
一直到16日零时45分他们才返回了机场。整个过程近4个半小时,中间没有停留,没有惊动其他人,更没有再搞什么仪式,完成了周恩来生前遗愿和邓颖超的重托。
: R T5 H9 }! U( W" N5 K) v$ A2 z' P; ]: ~8 F+ ^/ `# o
上午9时,高振普和张树迎去西花厅向邓颖超汇报。她已等候在门口,张开双臂把他俩紧紧地抱住,不停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俩为恩来同志服务,保卫恩来同志到最后。”高振普和张树迎心里难过得说不出一句话,三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2 Z3 z% r; H, T5 u) e1 a
+ i# j% m0 o I2 Z+ E 听完汇报后,邓颖超走到周恩来的空骨灰盒前对他们说:“恩来同志生前十几年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他的骨灰已经撒在了祖国的江河大地上,我感到非常的愉快和安慰。我死的时候,希望你们今后也支持我这样做。这个骨灰盒可以留给我用,这样可节省一个。”
$ I) J. t! F* o% [
+ J8 X8 [' @' \5 H/ h6 S, M 亲山亲水归大地,生生不灭为人民。周恩来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就连最后的骨灰也撒向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奏出了周恩来人生观的千古绝唱。
7 j$ \/ j5 `8 ~% b- k" p$ w
" C) V& v' F7 F$ A5 `) J% W/ r- r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逝世。遵照她的遗愿,工作人员用装过周恩来骨灰的那个骨灰盒把她老人家的骨灰带到了天津。邓颖超的骨灰伴着缤纷的花瓣融入了奔流不息的海河。: P- D1 X4 Z. U4 H% C
, I5 Q$ B5 b: }0 E* Z
2 |# W1 n* n7 k( W' j9 n& h5 T2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