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63
- 主题
资深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周总理一直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2 o& }7 L! @$ Z, b" B
; \7 L8 u+ }; l( u' P 1975年12月,周恩来的病情开始恶化,进入了断断续续的昏迷状态。20日凌晨,周恩来清醒过来后,精神稍好了一点,他叫秘书立即打电话给负责台湾工作的罗青长,请他尽快来医院。
" @) @) o i" g% w# }) z+ v p9 X) {6 H* Z/ U
等罗青长赶来时周恩来又晕睡了过去。等了一会儿,周恩来清醒了一些后,高振普弯下身子对他说,总理,青长同志看您来了。高振普给罗青长搬了把椅子,让他坐在周恩来身边。罗青长看见周恩来那消瘦的面容,伏下身子强忍着眼中的泪水与总理交谈。那时,周恩来说话的声音已经断断续续,非常微弱,罗青长听起来很吃力,有些话听不清楚。高振普着急,顺势弯下腰,耳朵紧贴在周恩来的嘴边,周恩来讲一句,高振普抬起头来转一句。这样反反复复的持续了20多分钟。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台湾问题。因为周恩来讲的都是工作上的事情,高振普不懂,罗青长对高振普说,你只管“翻译”就行,内容我都知道。谈话中,周恩来还提到了另外一件事,就是有一份题为《速记简报》的文件,过去在延安时就出过差错,造成了不良影响。恰在这时,**又批评了外交部的另外一份简报,周恩来提醒罗青长和有关部门今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总理都病成了那样,还牵挂着这样一个具体问题。
8 g5 s+ [( c9 t; R v8 r: r- ]* o
1 h, i) z3 H% Y& T" c- W4 @ 后来曾不断有人问高振普,周总理到底工作到了什么时候,高振普说,周总理一直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8 ]: ]7 v( e1 a% u
9 ~! G4 s, z" G" R9 s+ U) y9 c
1976年1月7日,周恩来的精神状态突然间非常好,眼睛一直睁得很大,也没有睡意。
9 s% r" ]- n7 `9 D/ J/ ]2 v- N9 u' o0 @6 H7 K9 b
第二天早上,高振普走进病房,周恩来看见他点了点头。就在高振普刚走出病房不到几分钟,应急电铃(1月4日刚安装的)突然响起,顷刻间,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快步跑进病房,内科医生陈再嘉看着心电图急得哭了起来。此时,周恩来的血压已急剧下降到了0,心电图已经成为了一条直线……
: L+ K% J) A- x8 e! S9 Q7 E7 \& z+ A$ P" H1 X9 q
高振普说,总理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他走的是那样的突然。李先念同志是听到消息后第一个赶到现场的。他站在总理遗体面前,老泪纵横。我把他扶到了沙发上坐下。又过了一会儿,中央领导陆续都来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大家走进病房,向周总理默哀告别。等他们退出后,医生们便开始整理房间和总理的衣物了。此时,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悲伤的心情了,一下子扑倒在床前,轻轻地抚摸着总理的头发和脸颊,拼命呼喊着“总理呀,总理”,放声痛哭。30多年过去了,我已经记不清做过多少场回忆总理的报告,这一幕我不敢轻易去讲、轻易去回忆。那个场面我永世难忘。( R$ v" |( @) V
. e m" B9 G4 v. ?; d5 N7 _1 T
邓大姐说:他死后咱们还是要尊重他,不要为他浪费钱5 r" p- l C9 ]3 x* g' c) b1 W0 V
! J, l4 e) z/ X4 V1 ~2 t 没有了周恩来的西花厅充满了悲伤,大家一个个含着热泪准备为周恩来送行。这时,邓颖超口述了一份电文,告诉外地的亲属们听到总理逝世的消息后不许来京。邓颖超说:人已经死了,亲属来了非但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是一笔浪费,还不如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去工作,这才是对死者的最好纪念。她还交代说:“等我死的时候也不许他们来北京。”这样,亲戚们在接到电报后都遵照邓颖超的意思没有进京,只有一位亲属因为没接到电报到北京来吊唁,邓颖超知道后也没说什么。5 b$ t- H8 G* t
* |3 r8 [& ?+ I! d2 l 从周恩来去世那天起,邓颖超就每天都要向他献上一个鲜花花圈。当时,北京的气候很冷,鲜花几乎无处可买,花店就每天从广州空运过来一批鲜花。当广州方面知道鲜花是邓颖超为周总理买的,曾坚决不收费,但邓颖超不依。她对秘书赵炜说:“这笔钱,你一定要付。”悼念周总理那几天,邓颖超买花一共花了480元,她怕不照她的要求办,坚持要亲自看过发票才放心。
" o! g+ X3 o6 m) g" F, E# @# k/ D+ z" |% V/ S }
紧接着,西花厅的工作人员便开始为周恩来准备衣服和骨灰盒。7 q9 `& A7 q$ O2 b9 ^" }' ^/ B
' x8 n. p+ c5 j3 [7 s; ^+ n4 o 高振普去问邓颖超准备什么样的衣服,她明确地告诉高振普,不要做新衣服,要选总理平时最喜欢穿的、现有的最好的衣服。工作人员找来找去,周恩来穿过的所有的衣服,包括内衣和内裤几乎都有补丁。最终,他们选中了一套周恩来冬天穿的灰色中山装,虽说旧了些,但没有补丁;一件布衬衣,也已穿过多年,不过没有换领子和袖子。这几件衣服,有的穿了几年,有的甚至穿了十几年。当他们把衣服选好后请邓颖超认定时,邓颖超含着眼泪点点头说:“这是恩来的作风,平时为他添置一件衣服都很难,他死后咱们还是要尊重他,不要为他浪费钱。新的旧的都一样,一把火都要烧掉的。这样做也许有人会责怪你们,那也是暂时的。”8 T$ R. l3 {+ k& @$ Y4 s7 I
; S& H: t3 S1 ? z
工作人员把准备好的衣服,用一块使用多年的紫色布包好,送到了北京医院。多年为周恩来看病的老医生韩宗琦打开包一看顿时就火了,他气愤地冲着高振普喊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你们想干什么?怎么拿来这样的衣服?为什么不做新的?我自己出钱给总理做。你们跟总理那么多年,你们对得起他吗?!”" B6 r9 [9 t1 o4 p8 j
4 d6 l4 V" d J" C) _/ s' @! I" T
高振普说,听着他的这番指责,我们谁也没说什么。我们理解他,他对总理是怀有深厚感情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怀有同样的心情呢?$ \0 Y5 c& }7 S) r
* l; X& ?6 E7 O 随后,高振普、张树迎与周恩来治丧办公室的同志一起去八宝山革命公墓选购骨灰盒。那里的负责人拿出两种骨灰盒来,一种装饰性的东西较多,价钱较贵;另一种便宜,花色也可以。他们觉得贵的那种显得不太素雅和庄重,便决定依据周总理和邓大姐的喜好买那种便宜的。不想那便宜的当时只剩两个,一个掉了一块漆皮,一个是漆皮完整,但盒盖不太好用,开起来有点费劲。挑来挑去,选择了那个漆皮完整的,他们想骨灰装进去后是不会经常打开盖的。0 P' ~0 r7 q& O! c4 T; U$ `
5 _4 W* d# q! e- u: Q. I2 |$ Q 回来后,高振普和张树迎便向邓颖超做了汇报,并请她过目。岂料她说:“不用看了,全权委托给你们了。骨灰盒只是一种形式,没必要那么讲究。”
/ t8 R3 F3 x& Y$ V# \1 C9 m# x1 M5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