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63923|回复: 2
收起左侧

何叔衡牺牲历史细节

潘金莲 发表于 2011-8-4 06: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段初生 于 2011-8-5 14:47 编辑
- I' T0 S! b, O! {( e4 L3 C
+ D6 S/ E1 D7 a! K5 o" ^0 \! h- }; [1 L' V
          何叔衡故居为一所具有浓郁宁乡特色的普通农舍。7 m. x6 L: r8 c% J" V
                                      2 z: ~# @6 V. K( c) s+ @3 _! n
                                                                               何叔衡家书
! ]7 _5 h. G1 U& d  寻访人物         何叔衡' F, A4 H! r* U) a2 y9 C# K
  1876年生,无产阶级革命家。谱名启璇,学名瞻岵,宁乡人,清末秀才。
4 N5 S+ k! u5 ]4 Y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新民学会骨干会员,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员。
" `1 _9 j0 v+ i       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后,任中共湘区委委员。
2 W& k% c9 @* j8 c- l& y       1928年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全国互济会主要负责人。
) L* O. k3 E+ Y  B7 q       次年秋赴中央苏区,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内务部代理部长等职。* m9 e: E% t# d6 u2 t) I. R
      “左”倾错误统治中央后,被撤销全部职务。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
" G/ `3 v3 X+ N  n/ f8 s- M        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至福建途中,在突围战斗中牺牲,时年59岁。
# A) ]/ a; G2 y% b" d  在我们这次寻访的湘籍早期**员中,何叔衡以其“一大代表”的身份而声名远播。
5 ~! ^  N+ Y  y1 n       不过,我们对他的了解也仅此而已。这位当时年龄最长的“一大代表”,究竟有着怎样的献身革命的动人故事?: w  Q& u) d) g
        近日,记者展开了一次寻访。0 a# `2 i( R" Y0 a  D$ C3 W% F6 L
  一条由两座山谷夹着的山路弯弯曲曲向大山深处延伸,沿山路拾阶而上,在山坳中央有一栋普通的农家小院,这就是何叔衡在宁乡县沙田乡长冲村杓子冲的故居。
- p, P$ y% j6 T6 Z) X; y       故居里遗物不多,每间房内只有几把旧椅,或一张旧方桌,或几个竹筐,黄褐色的土墙上甚至结有蜘蛛网。# p: N! O4 r; W2 @/ [
        透过这些斑驳残旧的遗物,我们仿佛感觉到何叔衡正在慢慢走近……
3 F* n- x9 w1 K/ w                                                                     始终“像头牛一样勤勉做事”6 q8 D" h. R: @* @. g
   同行的党史专家告诉记者,何叔衡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是位勤劳朴实的农民,在做事做人方面都对何叔衡产生了很大影响。
! U$ l6 J8 E3 @) C         何叔衡7岁那年,由于家中孩子多,父亲就在饭量上对孩子们进行限制,何叔衡每餐只有一碗饭,因此常常饿着肚子。  r+ j6 \* S6 [: N2 h
        一天,何叔衡放牛回家,几下子就将饭吃光了,但还是感觉很饿。他对父亲说:“吃饭要是能像牛吃草那样,能放肆吃饱就好了。”父亲当即告诉他:“你长大了只要像牛一样做事,一定会吃得饱的。”何叔衡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这句话。
$ K. U# D- J6 J( h6 q9 W6 Z& X: X  1927年,在被白色恐怖包围的上海,何叔衡胆大心细,机智果敢地应对国民党特务的破坏与盯梢,以极大毅力坚持党的地下工作。7 ?& d1 h, E( R0 ?! V8 h
       1930年7月,面对两个女儿及次女何实嗣的爱人杜延庆被捕,长女何实山的爱人、已是湘东南特委书记的夏尺冰被敌人杀害于长沙街头,何叔衡强忍悲痛,教育家人要抱定舍身忘家的决心。
: [! f7 ?- k" q8 I1 x6 g4 i! S        他说:“一个**员不应该死在病床上,他一定要死在大马路上。”
. W. n: \1 e8 v( m' g  一生中,何叔衡始终“像牛一样勤勉做事”。他曾担任苏维埃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等职,工作内容繁杂,但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 Y) o1 T! z! a  S: l' y# \: |4 q
                                                                    当众砍烂裹脚布尖脚鞋! J+ x! N, z; k" {9 ?& |
  在何叔衡的家乡,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其曾孙何盛明。他告诉记者,在曾祖父59年的人生历程中,有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包括读书和教学。 2 H8 {2 ], B( V7 ^! [
  何叔衡任教时致力于传播“新学”,很快赢得了广大进步教师的支持。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讲授儒家经典外,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学生们耳濡目染,颇受熏陶,思想认识逐渐提高,毕业后参加革命的不在少数。
- p3 O4 M+ {7 U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率先剪去头上的辫子,还动员周围的男人剪辫、女人放脚。
5 N5 X6 a- r) \- j& z1 f, q- I: I        暑假回到家中,他看到家里的仆人还裹着脚,就操起菜刀,将家中的裹脚布和尖脚鞋全部搜出来,当众砍烂。”8 `0 d6 b! Y! P* n" S9 B9 H- h/ ]; c. \
                                                                  “何青天”将欺压群众者法办3 t4 n4 x! {" w+ R( X5 e+ }; T
  何盛明说,曾祖父耿直和无私无畏的品格,很受**欣赏。
; S; c3 c( Y3 q* j       1931年在**的举荐下,他担任了苏维埃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
" u$ U& Q' h) [; Q, F  1932年5月,有人向何叔衡举报瑞金县委组织部长陈景魁滥用职权,欺压群众。何叔衡亲自带人调查,50多岁的寡妇李秀梅向何叔衡哭诉道:“陈景魁见我儿媳长得漂亮,就进行调戏,还用酒将她灌醉,然后实施强奸。我儿去区里告状,竟在路上被陈景魁派来的一伙打手打伤,手臂和腿骨均被打断。”何叔衡听了非常生气,结果发现陈景魁不仅欺压民妇,还拉拢一伙恶棍,经常在一起打牌、酗酒、强摊款物,对不服从者打击报复。
: ]: [4 |  g. f3 q" ~$ g        何叔衡以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的名义签发了对陈景魁的逮捕令,此时,何叔衡收到了一封装有子弹的恐吓信。有人劝何叔衡说:“陈景魁手下有一帮黑势力,你千万要小心!”何叔衡轻蔑地笑道:“**人生来就是与黑势力作斗争的!这帮恶棍若不除掉,民众何以安宁?”何叔衡决意要将陈景魁枪决。+ L  V9 G  c9 q: n
       后有人传言:“中央某领导人讲了,陈景魁不能杀。”何叔衡坚定地说:“我身为执法干部,要排除干扰!没有胆气和硬劲儿,就难以主持公道!没有公道,民众如何生存?革命如何发展?!”何叔衡速战速决,将陈景魁公审后枪决,其他恶棍与打手也受到了严惩。李秀梅为感谢何叔衡主持公道,特地酿了一壶米酒送去。- H. ]6 Y: E, W5 K* `
      何叔衡婉言谢绝:“我本来就是专门与坏人作斗争的,怎么能反过来收受你们的东西呢?”. ~) V& I3 Y+ ]" |- e9 g7 a
       后来,“何青天”的美名就这样传开了。                                                              " H3 B& I( u! n, G4 e/ E
                                                                     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 w" P9 Y3 r' R/ a5 {5 b- F  关于何叔衡牺牲时的细节,后人有不同记忆。
6 y- m- m' w' _, C1 Q3 k  1935年2月24日,何叔衡等一批中 共领导人从江西转移到福建,因便衣队一时大意,做饭时冒出来的炊烟很快引来了保安团。几十名便衣队员用驳壳枪且战且走,冲到大山上后,匪兵仍紧追不舍。何叔衡气喘吁吁,快跑不动了,又不愿拖累同志,他面色苍白地向带队的邓子恢大喊:“你快开枪打死我吧!”邓子恢让警卫员架着他跑。跑至一悬崖处,何叔衡抓过警卫员的枪就要自杀,警卫员为了护枪,手一松,何叔衡趁势向崖下一跃。何叔衡实践了他生前说过的“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 \) E+ `, u- E) c  邓子恢后来痛心地回忆,当时他们过了这座山,依托一条小河将追兵打退,何叔衡若能被架着再跑一段,也许免于殉难。" S1 i' U6 u7 p; x: T& T+ R
  后人根据邓子恢的回忆,长期认为何叔衡是坠崖而亡。. `- m% C$ S' A8 H
      上世纪60年代,福建当地公安机关审讯一个当时的**派人员时,才了解到何叔衡牺牲时的更多细节。1 F2 f+ e# A7 n
       据交代,敌人战后进行搜索时,在山崖下边发现了一个躺着的老人,头破血流。敌人开始搜身时,老人突然苏醒,抱住敌人的腿欲搏斗,结果被敌人连击两枪打死。伪保安十四团第二营营长李玉, 解放后被捕时亦有同样供述。2 Z! o& M1 ?" Z: s0 b# I$ h( b
                                                                         后人坚守勤勉家风自食其力
) p& N' y6 B7 D- q; z& R, v  由于相隔年代久远,何叔衡的孙子何如辛、何霞飞和曾孙何盛明、何光华,也只能通过何叔衡家书中的只言片语或相关历史资料,去感受长辈的精神光辉。
/ O4 z8 l2 x+ u0 J  何盛明告诉记者,“马日事变”后,何叔衡直奔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长沙寻找党组织。旋即,自称“忘家客”的何叔衡远赴莫斯科。期间他写来的家书对后人明言:“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求善终,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
" V9 w- p# @/ t0 Z       此数言请你注意。”这些至今看来充满以身许国的话语,后来一直成为何氏家族最为重要的家训,何叔衡的精神始终激励着后人坚守勤勉家风。% R0 F. R) z# A
  “我们都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绝对没有给前辈抹黑!”年过花甲的何盛明告诉记者,他当过井下矿工,如今靠微薄的退休金在老家颐养天年。对于自己的生活境况,何盛明说:“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分别在青岛、长沙工作,结了婚、买了房。作为寻常人家,我们过得很安心。”4 T1 a4 V+ |0 ~
  年近六旬、身材矮小的何光华一辈子在家务农,如今还靠打工维持生计,由于家境贫寒,两个孩子早早辍学,外出打工谋生,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 y0 I6 W) P$ U0 r% l4 O  L
) I+ |4 [6 a( \. V4 r" E. A/ X
6 q! A5 P$ N5 [7 Y( i& a5 V7 t6 Q% E( V% a: c+ l; L: e
! x5 e( k. C1 d: p
/ P3 A: B  z8 O2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onaer 发表于 2011-9-7 22: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必需的,就为了那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英眉冬 发表于 2011-9-11 06: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段初生 于 2011-9-11 14:37 编辑 , E: p+ |% o* g1 g# i

0 {  G, s0 v/ s2 S0 K+ {5 @真的牛,双手赞成,谢谢了8 w) \  ^% J! _9 a- L5 \" B0 B
- X: N2 Q( ]" l5 U9 \

4 \' U8 \% \- b& {5 W( o% l+ u8 |, }! }+ ~& X7 {2 I2 q# X/ U

1 T& L2 G6 x- ]; ?! w* [+ G+ D0 c! r7 I# O) I; W/ P" Y1 P) M

3 A, A: F1 U# z
; F) y& R0 R& n6 K% E% R2 d) A) [# X3 A9 p2 p% q# X
5 Y8 Y, R) ~' `# R- L) ?8 f

# ^+ h$ a' W7 E- c0 |( y0 `9 E: ^' L-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