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744
- 主题
中级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网络造谣诽谤罪的认定标准、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网络诽谤是指借助网络等现代传播信息手段,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网络与传统诽谤相比,有其更为鲜明的特性,因为对网络诽谤的管制更容易产生公民言论自由和公民名誉权的价值冲突。
6 I, {! h8 M+ [+ b2 s1 c% m ) m4 u( Z9 |, p. ?
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 网络诽谤罪的主体认定 - 1
& O2 r( m$ g& S, _ 网络诽谤与传统的诽谤罪主体一样,凡是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然而网络空间里很少有人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这就必然涉及到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认定问题。
# U+ z9 p/ ~- R/ Z$ Z. u; m$ {3 V5 e8 f$ b- q6 X/ |
网络服务提供商主要分为网络技术服务商(ISP)和网络内容提供商(ICP)两种。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s),是指营利性使用网络,为网络用户提供诸如网络联结、访问以及信息服务等从事互联网经营活动的服务提供商。ICP(InternetContentProvider)是指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世界各国关于在网络传播中ISP是否要应承担责任的规定并不统一。
; [5 W: k5 P# z' x: V$ M" H2 H# ~% ^, q$ c6 A
# v& ^* r; }7 I" j9 ?* p0 e
, W+ e' B: n) J W0 m. f5 ?$ G3 B5 `, [) m" t6 G4 ?6 \
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 网络造谣诽谤的立案标准 -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q9 s! ^" F! g0 K, |$ O9 d; M0 e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S% ]. y3 s, a3 Z1 b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 ?- v9 k* @: W _' ?1 Z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0 j0 p; O* R4 b! g0 Y( y/ `9 q% {; i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 H1 B7 T; |9 L5 ] 此外,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 @* @0 r( k% \% ^4 M. K2 V/ w3 G# X2 C7 ^6 [2 p
9 V+ R/ Y2 R& _: G# r6 e+ S
END
$ E- d( f% Y6 Y
7 U8 z6 G1 ^$ z$ r
9 k& H0 S* j+ I% x% C& t; r" [5 R" ]% f) o; t& V7 i3 @$ C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举报
0 \! C+ A4 z7 @/ v! |6 \& ?
O7 D' }! J, ^* w# W
; V, Y! o7 j1 B% X! o!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