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668
- 主题
副总版主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罗范懿《人的价值学》“三和原理”选读
$ ]$ T& F* J7 x t
. O! v( p3 H; x/ L- Y1 E8 d, @" k8 E( {一、“和分概念”原理+ q6 x0 x- |+ D& {9 W
/ j! d' Z& n: g) }- x# k! T7 c! S* N% j+ S4 L6 U+ w& g
8 A; [1 M9 j1 [% _: ]8 V “奉献”乃人的本质之味
% N: X6 c- y+ ?9 ~" G7 T+ O1 r) c( C' l# z- |
“活出人味”已成人们生活中的口头禅,几乎又都是人此时此情此景中的内心道白。然而,人究竟是什么味?什么是人和人的本质?人从七百万年前的动物走到今天来,又对自己经历过两三万年的认识,究竟自己与动物有些什么区别?什么又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这些,在人漫长的自我认识历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5 l) [- a( Z7 e2 V b9 i
3 o( u0 v6 j( f7 y P
西方哲学家柏拉图最初说过:“没有羽毛的两脚动物是人。”后来柏拉图的朋友开玩笑:“把一只拨光了毛的公鸡,提到柏拉图面前,说这就是你的‘人’吧?”①6 v' V h: g: y7 N! y
被称之为价值哲学之父的法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具有概括的观念,乃是使人与兽完全不同的关键”。②. a/ u$ |* e# ]: m) ~
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尔和费希特、德日进、索能伯格认为:人具有自我意识,人是一种能够对自身进行思考的存在者。
?, i" Q- y- M: T* f3 }! P布伯、巴伯丁认为: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者,人是在同他人的接触活动中理解自身的。: ?* H7 z, @5 \$ N5 i8 G
: c5 S2 _$ b# N% n: A' S% v2 Y# c
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人知道自己是其存在、其生命和其未来的主人。6 w" F+ Y) b; |7 S- ~
斯宾诺莎、马尔库塞认为:人仍然是一个有条件的存在者,人的存在及其行动依赖自然和社会。
' A5 n, @2 I0 y& w0 U蒂里希、海德格尔、布尔特曼认为: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异化的,人感觉到自己的不同之处,知道自己劣于其应然。: |% H; s3 c* u( I) \7 p$ B4 Y
亚里士多德、费希特、布伯、赫舍尔认为:人超越于物质、时空和世界,趋向于无限、永恒和绝对。①$ S) F" `! \& s9 B# t
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的观点却与柏拉图的相反,认为:“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狌狌形笑亦二足而无毛也,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 胾。……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②[1]
, H* a4 U/ _. \* ^
! J$ K- G" V7 c. x0 {①引自[意大利]莫迪思著,李树琴、段素革译:《哲学人类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6-67页。
/ `: G. Y- i% g/ ], ~! `②引自《苟子·非相》 ③引自《苟子·王制》
% M- B5 X: J" r5 x
# y6 I4 W- N# u. E" Z; L" u9 Y(未完待续)/ e/ x) }5 Y9 C4 ~- }' M5 i5 |0 Z
8 R: t- `- L/ T. k6 h8 Z#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