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
- 主题
顾问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三、心地善良的母亲
' w( a; V& s% R5 }. \+ H$ ] p母亲对流浪乞讨人员有天然的同情心。七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常有外地要饭的。有安徽的两家子,坐着马车沿路乞讨,秋风嗖嗖露宿晒谷坪。母亲热情地把安徽两家子请到家里住,还安排我和哥哥帮他们热残羹冷炙。平常来了讨米的,一般家庭也就打发一把碎米,母亲往往是一竹筒满满的大米,或我家饭熟了,母亲还会送上一碗白米饭。
1 a d. q/ z& P3 h1 f2 j 母亲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分田到户后,一位曾经收养母亲的破落地主来我湾村找秧苗。母亲挑水时看到了这位地主,立即生火做饭。母亲盛了一海碗白米饭,里面埋了块肉,叫我送给地主吃。地主捧着碗热泪盈眶,说“七秀是个好人”。“好人”内涵无限丰富,大集体时代每次批斗地主,总会有些觉悟高的人,如地主的侄儿,佣人上台扇地主嘴巴子,用脚踩地主婆。任凭党员干部怎么做思想工作,母亲觉悟提不上那个层次,而且还拉父亲的后腿,叫我父亲暗中保护曾经收留过她的地主。母亲以感恩的心,以德报怨的心对待她生命中遇到的人。
/ K. n( J1 m+ X 母亲是个知寒知暖的人,理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刚分田到户那会,昌家背某妇人生了五个小孩,生活困难,土灶常冷,烂锅常闲,时常因无米下锅,被丈夫打骂。母亲闻讯后,把自己家的口粮匀一半给妇人,我自己家吃红薯渣。母亲的善良体现了劳动人民在天灾人祸等困难前,互帮互助的精神。9 t W d: T- i- H- ]
母亲有一颗博爱的心。常宁县亲仁乡有人来我湾村推销杉木,太阳西斜,他们饥肠辘辘。母亲做饭给常宁人吃。母亲得到了一句“感谢”,并没有收他们的一分钱,虽然他们塞了三四次钱。父亲八十年代末开始挑箩背筐走村串户贩卖小玩具小零食之类的生意,身后常常跟着一串眼馋的小屁孩。母亲二话不说,拿起烧饼分给围观的孩童。次数多了,父亲见到母亲就躲,就逃,他回到家里嘟囔“本钱都撒光了。”
3 R+ X% L9 u: j0 u8 \#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