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59131|回复: 2
收起左侧

《诗经》赏析:〈风雨〉

小丽 发表于 2023-6-5 14: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经‧郑风‧风雨》. e1 H0 y0 L4 H
! R7 K7 @1 Q' I( u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J) r' |! Z, K0 E  F9 H7 h& q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 R3 r8 d' Z! K! x) J8 f3 D# A6 s
" ~/ }9 q, {0 J" q)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1 o+ P; u  {1 e; k- g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l& w$ z  y3 B0 F

! @) S0 D4 R% x# a  [, O; Q  s/ u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 L, r5 o0 q4 P0 Q+ p6 b,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 z2 W8 c& q7 K! N

1 O7 w. d. H6 U0 ^+ J注释:
- Y8 {5 N. n) Y+ w0 U1.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凄凄”形容风雨交加,凄凉清冷的环境。“喈喈”读音皆,象声词,用以形容禽类及鸟类的叫声。《诗经‧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家畜类如牛、羊、马等的叫声则不能用“喈喈”来形容。
( q9 ~- J: W9 _9 G4 a1 _& P' H) B) h! \( T
2.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既见”能够遇见。“云胡”为什么,怎么能够。“夷”,喜悦。第一章四句,凄、喈、夷三字为韵脚。
) B5 F- o* j: X; F" l$ J* c
& W3 o3 d# X. b3.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潇潇”,风雨急骤貌。“胶胶”,象声词,形容禽类的鸣叫声。
4 s# {# y$ r9 b) V& C6 c0 y
5 ^( O/ n- y' L- A; C$ n4.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瘳”读音抽,原意指疾病痊愈,本诗指担心消失。第二章四句,潇、胶、瘳三字为韵脚。
8 x7 j# ]+ h5 [. N/ n) q
  P5 U6 P3 d: ^9 V6 @6 ^5.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晦”读音汇,昏暗;在本诗中更确切地说是形容黎明前的那一段黑暗。“已”读音以,停止。第三章四句,晦、已、喜三字为韵脚。+ F) r! I  Y2 v7 J; Z% s3 P* X& W
* u+ h# d/ I( L/ E9 B
赏析:《毛诗诂训传》对〈风雨〉诗的释义中说:“兴也。风且雨,凄凄然,鸡犹守时而鸣,喈喈然。”东汉郑玄《毛诗笺》云:“兴者,喻君子虽居乱世,不变改其节度。”, {0 F3 J" e! y3 L
! T- P4 s" D/ v- m# Y( N  t
在风雨交加,黎明前的黑暗时刻,公鸡仍旧守时地打鸣。在中国古代,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被称为君子。本诗以公鸡打鸣起兴,比喻君子虽处“风雨如晦”的乱世,依然能够坚持做一个好人,按传统的道德礼仪去为人处事。
  y8 }5 _: y; m" I. C8 R4 d  K& g# k8 t" G1 [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在风雨交加、凄凉清冷的黎明前黑暗时刻,公鸡仍然守时地打鸣。(在乱世中)能够遇见君子,怎么能不高兴呢。# Q5 Y% d% d1 [  @" l( v* T
( [% b  ^; ^$ A
言外之意:“风雨凄凄”比喻在人心复杂,社会道德普遍往下滑的乱世之时,也就是佛教经书中说的“末法末劫”时期。能够遇见一位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怎么能不高兴呢。
; C# _5 _+ o& y' L4 V' J7 f$ C: a$ h4 O+ _  b1 \. H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在风急雨骤的黎明前黑暗时刻,公鸡仍然守时地打鸣。(在乱世中)能够遇见君子,我的担心怎么能不消失呢。# o" E, u0 ~! Q$ x0 {2 X+ f
* J0 v3 O: H* p: X1 G$ s
为什么在乱世中会有担心呢?为什么本诗的作者在遇见道德高尚的好人后担心就消失呢?笔者将在“结语”部分解释。# e- L" i8 y$ t3 k! z% P4 C* [

  c: g; B- J: Z1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在风雨交加的黎明前黑暗时刻,公鸡依然能守时打鸣,没有停止。(在乱世中)能够遇见君子,我怎么能不喜悦呢。1 \; L, ]; }1 t
+ U) i. B# w# ?! J& C* A% ?
, y2 D* |+ p0 s$ x1 n% `2 M
结语:故老的传说,在乱世中会有战争出现,会有各种天灾出现。怎么规避风险呢?一般的人都会有所担心。# o  K5 o1 r2 X' `& @4 h
2 v! t6 A$ |. B6 w
〈风雨〉这首诗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这样一个人心复杂,社会道德普遍往下滑的历史时期,能够遇见君子(品德高尚的好人),能够认真倾听好人说的真相,并知道了做人的道理,那么您真的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是在乱世之中明哲保身的最好方法。《诗经‧大雅‧烝民》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换一句话说,“明哲”就是遇见了君子,明白了做好人的道理。
7 n/ |! q  B) L, N( A4 x
* W+ T3 D5 g  q“既见君子,云胡不瘳”这两句隐喻了这样一个理,如果您能够遇见一群坚持做好人的君子,那么类似“大洪水”那样的灭世灾难将不会存在;如果您也能学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好人,那么战争、天灾跟好人都没有关系。所以本诗的作者才会说,遇见了君子,他的担心就消失了。5 S2 m& l" X+ d0 t
《诗经》赏析:〈风雨〉.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欢迎光临 发表于 2023-6-6 09: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鸡依然能守时打鸣,没有停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丽 发表于 2023-6-6 12: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