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97
- 主题
资深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 `: @# ]5 r8 ?" l
$ d8 T3 M2 f$ a" \2 i5 P
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清三大学者。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 ~! P) T* g5 m! O' }) u# ^# w! S3 f' F! e! w
”。湖南衡阳人。8 v8 {6 H3 f$ e% U# `3 ]3 Y; g
明崇祯年间,王夫之求学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崇祯十一年(1638)肄业。在校期间,吴道行教以7 @/ |$ R& t( O; I
7 {# c A! m+ a& d" W a& L湖湘家学,传授朱张之道,较早地影响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学统中的济世救民的基本脉络: N/ a) y. X; j+ Z2 {
& C8 z+ t0 Z) s) @+ N' B
。7 i( ^/ a) G2 v% K% M; T$ p; U
明亡后,清顺治五年(1648),王夫之在衡阳举兵抗清,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
, O$ J9 r7 n* H8 W4 |
0 O0 k2 Q- @6 j. U9 K府行人司行人,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至桂林依瞿式耜,桂林陷没,式耜殉难,乃决心隐遁。辗转湘
) T/ V( O2 u/ q& i+ r5 W7 }0 r) A" q8 K- p1 W
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窜身瑶洞,伏处深山,后回到家乡衡阳潜心治学,在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人
; v% Y: I+ x' U, [# M& V# e, i5 \, \( m! o6 s& t+ |
称“湘西草堂”,在此撰写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
4 L7 u& h& D) q; a( s8 S, _ 王夫之三十三岁以后就开始“栖伏林谷,随地托迹”,甚至变姓名为徭人以避世,直到他死去。刻苦
* j6 S8 K$ J3 k X# b
1 s3 S5 r" C/ R6 {8 ~8 o0 `研究,勤恳著述,垂四十年,得“完发以终”,始终未剃发。这是一个孤高耿介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
9 W+ l+ b2 ?8 Q0 t8 u2 d u: ~4 S! A' B5 }: w
稀有的人物。
6 ?! H# O- [ z3 T9 l+ N 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哲学上总结8 {8 r/ v2 f% x J
; o" g- o4 } E# ]3 I2 U) F
并发展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十), b# {" C0 u+ y' o& G
6 L8 t% Z: D1 s8 |' H,以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为客观规律。又以“絪蕴生化”来说明“气”变化日新的辩证性质
! t/ T1 H8 U# z" S Q" S, {( V* q
; N- ?6 |, Z- A,认为“阴阳各成其象,则相为对,刚柔、寒温、生杀,必相反而相为仇”。强调“天下惟器而已矣”,
+ C0 U" F7 e% W8 ^/ r F, k
8 p- P1 D, P4 y( }, B& W“无其器则无其道”(《周易外传》卷五)。由“道器”关系建立其历史进化论,反对保守退化思想。又! t, c# A- D5 i2 K, U& l
) n& B8 Z5 F( _
认为“习成而性与成”,人性随环境习俗而变化,所以“未成可成,已成可革”,而教育要“养其习于蒙4 ]7 k! u4 C& a( z* h4 o
6 U/ H0 J1 J$ a8 T3 Y
童”。在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反对陆王“以知为行”及禅学家“知有是事便休”观点。政治 ~! G" V+ |: ?7 D0 M4 Z
1 B9 d* Q6 }$ L; {8 p, w上反对豪强大地主,认为“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农工商业都能生产财富。文学方面,善诗文,工
! P4 q! [: j/ D, q* ~) n& k' m9 h. O4 j5 k6 x& d+ g8 g. Y
词曲。所作《诗绎》、《夕堂永日绪论》,论诗多独到见解。所著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其一生坚持; `( k3 c4 Y; r$ R/ b H A
5 z4 V0 S# h& C) [* I# E& _7 A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战斗精神,至死不渝。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 C6 I$ l3 Z4 {2 ^) h
l. x5 b7 y' k读四大全说》、《张子正蒙注》、《思录内外篇》、《黄书》、《噩梦》等。墨迹传世稀少。《大云山歌$ ~" ^% E; j7 S5 {- d
/ ?4 ?$ W- ?# ]- N: _7 }
》书风神清气舒,可谓难得珍品。: C1 d6 x. u2 o8 B+ f
清代的思想,是对历代思想的一次大综合。清代学者们对以往思想界,指摘弊病,有的很中肯。但他! v5 b2 N8 m/ a b; U
) K7 k. d. @1 d: S4 S+ b$ z们为时代和知识所限,除掉经籍的考证与训诂一途外,绝少能把历代思想发扬光大。在发扬光大方面,王) u. @8 \4 n/ D- S+ D2 Y# l
f/ T: p) B+ F" k
夫之最为博大精深,但却及身而绝,没有传人。 8 O8 b+ ^# r5 j# W/ `+ F
王夫之的思想,尤其在历史观和政治思想方面,大都表现在他的《读通鉴论》和《宋论》两部书里。7 [0 `( _! I! ?9 ~4 s- F: @5 R" Z5 P
8 ^4 j+ L7 a9 i, H2 n《读通鉴论》有三十卷,《宋论》有十五卷。据王夫之的儿子王敔在《姜斋公行述》的说法,王夫之-末; j( k% _8 v: i& Y
$ U0 A2 C8 |, t8 o年作《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以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诸种卷帙繁重,
+ {) c6 F) A0 l' r1 d
, b d- c5 e% F* e" m皆楷书手录。贫无书籍纸笔,多假之故人门生,书成因以授之;其藏于家与子孙言者,无几焉。由此可看
3 F# D# c; g K* O/ N1 Y" p3 M8 ~# w8 i) _% `3 P5 {( z/ p9 m
出这些书的写作过程是非常艰苦的。
( e* ~8 p3 S( O! D' D& Z: R 王夫之一生著书320卷,录于《四库》的有:《周易稗疏》、《考异》、《尚书稗疏》、《诗稗疏》
$ S9 A9 p! x" X5 Q8 o/ F8 H6 E$ [* e. H6 k- @' K- j& C
、《春秋稗疏》等。岳麓书院建船山专祠,以纪念这位不朽的大师。著作编入《清代船山全书》。 - P: z/ w, O4 e5 \- X
5 M* }, ^5 l& K/ t" N: u8 a% C
" I! r" W' b! s9 ~* Y1 O* m+ \- X+ R8 _0 _
, `8 z. b, c; t* |#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