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54
- 主题
中级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 [/ b% h' o' Z3 @2 w
( c+ E4 o7 V& a4 A雷跃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7 F3 W+ D" `, P! z
, G% K6 Y) p9 @% f
个人简历:
2 d$ |# Y9 y6 E- c1959年6月生,湖南省耒阳市人;
. u* b! A3 e2 B$ d& Y- k1982年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e3 ^! h7 Z8 Z- D: ^: f0 \8 q
1982年分配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 p M5 n8 @! Q1984年9月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l$ \* q2 @- a& |
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读新闻学研究生;
$ ]! t, ^8 X" W: A: \/ N; \2 c1987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 K& U( u( w/ L* h
2000年-2003年在本校攻读新闻学博士研究生,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b K; R+ h) p, P$ @
1996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到澳大利亚马夸里大学传播学系、德国之声广播培训中心学习并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 I, ?8 Y' ~/ {& I* ]+ Y& h6 x
2004年4月,被中宣部、教育部聘请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专家成员;) }* f: B6 V4 e' u
2008年5月被增补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新闻学)首席专家。3 D* u4 L5 Z* s l6 L
; }$ x, z; m# i, w7 s教学成果奖励:1 i* d# Z- f7 |2 `
(1)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媒介批评》,获2008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 w+ k% p L7 K7 ?$ \(2)主讲《新闻理论》课程,2008年获“北京市精品课程”。
: n7 q$ Y) g4 `2 B4 K$ }& p- p(3)“新世纪中国大陆广播电视新闻教育的反思与前瞻”,获2003年度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
2 B. v+ d- e/ O+ Y7 |3 G* H(4)主讲《新闻理论》课程, 2009年获“国家精品课程”。
; _ |; n' D- X9 r
% |7 c" ^1 T" z教学表彰:: N' w# Z4 H# r: c$ w
(1)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 l l8 o; i, ~; Y( \8 e1 D(2)1993年荣获“中央三台优秀青年教师奖”。
0 w P6 ~6 T9 x(3)1996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7 K# n- C! a1 ~4 y5 B
(4)2004年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二届“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评选中荣获“百优”称号。
) f+ ^' x: a# n+ e8 m. r f- Y6 ^2 {" I
主要著作:7 L6 Z- B' U4 p3 t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30万字;
, q% z7 i" ^2 O$ x1 n) X- }; o0 X《媒介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5万字;
/ C. C* q e$ M《网络新闻传播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年修订版,33.8万字。
0 x9 F" p& \& x Q6 ~$ e9 V$ Z" Q$ o2 N: u- N/ i
主要学术研究课题:
- ?5 |! v+ T) X# g( z《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新格局、新机制研究》(主持在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2007年;
- F2 @3 U! O6 W1 }《广播电视公信力研究》(主持在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7年;- Z# j& h0 r9 r) ]4 l. W. W- [& X# P) b
《党报在媒体格局变化中的历史方位、现状与趋势研究》(主持),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委托项目,结项报告18万字,2007年;
# n) {) d; @) J" O4 n3 N; u《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的成长规律与教学改革实践》(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教改项目,研究专著30万字,2009年。, J! ~' {4 o; S* U8 n- E- o
+ ~% t+ w+ d; v: N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 p0 S9 ~4 w/ \% M) q3 v) k《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谁说预见是新闻》;《论如何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党报在媒体格局变化中的历史方位,现状及趋势研究》;《对陆定一唯物主义新闻观的回顾与反思》;《坚持新闻立台的办台方针不动摇》;《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进展与不足》;《从汶川地震的舆论引导看如何改进常规性新闻报道》;《当代中国大陆媒介批评研究发展概述及评价》;《新闻舆论的内涵和特征》;《中国内地媒介批评理论研究的嬗变轨迹》;“A study on the Status Quo, Existing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2008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召开的国际传播学会年会的参会论文等。. O( Z5 Z" r B7 d
( n8 u1 f8 a# Z9 ?; F. F
" A6 O+ d% N# t7 S
) s8 F" b' R8 c. U
# C: _8 o0 f5 p# E/ l8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