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59
- 主题
超级会员
- 金钱
-
- 威望
-
- 贡献
-
- 日志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告别赵本山,春晚不能再回避大胆创新7 @4 @" ~7 z: c- N% `$ V
$ l! e9 H" N, H* G
禾刀
! O; H( b' [, z( m9 X% D' K, N8 w2 ^; q5 U& B
在高秀敏离开,范伟“不接电话”,宋丹丹坚决“撂挑子”后,赵本山终于决定挥别龙年的春晚,这也意味着,既是春晚“小品王”,又是春晚“钉子户”的赵本山,或许已经走到了春晚舞台的十字路口。这同时意味着,春晚靠少数个别大腕撑门面的“杀手锏”战略,正从一个失败走向新的失败。
, K. m( T5 g- ]6 _9 S# ~
) J5 D4 f& i* ?7 T 上午的新闻还在说赵本山的小品因笑点不够,正在排练新的节目,这为赵本山的因病惜别春晚一事划上了重重的问号。倒不是无事生非,此前关于赵本山享受春晚种种厚遇的新闻早已令人麻木。前些年,因为徒弟的“二人转”节目被导演掐掉,赵本山还顶着直播镜头发了一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牢骚。更何况,就是此番公布这条耸人听闻的信息,也只是一再强调赵本山的身体不适,并未彻底关上以后春晚的大门。这无疑为来年春晚布下新的疑云,即假若赵本山与春晚你情我意,春晚剧组到底是否会在赵本山这独一无二的“VIP”待遇基础上,更加特殊厚待呢? x# p5 o8 f: f& X: \9 @$ H
2 X3 u/ H1 V- t3 C# R
单从春晚舞台角度而言,赵本山也确实奉献过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彩小品,但在赵本山之前,春晚舞台上活跃的小品王当是陈佩斯和朱时茂。直至今日回过头来再看“陈、朱”二人的小品,仍旧令人忍俊不禁。更主要的是,这许多作品有利地针砭了时弊。然而,正处于春晚艺术巅峰的“陈、朱”二人,因为同央视的纠葛矛盾“不可调和”,最终与春晚分道扬镳。龙年春晚导演哈文也曾向此二人奉上“英雄贴”,但在“陈、朱”二人看来,无论是从年龄角度,还是艺术角度,重回春晚已经成为不可能的历史命题。2 [5 r( v1 m( c0 `; ^4 @5 [0 ~
3 i4 l3 R/ P! ?/ c5 n
肇始于1983年的春晚,已经从当初的“偶然事件”,变成了今天雷打不动的民俗。一方面观众微词颇多,乃至怨声载道,另一方面却又无法割舍这四个多小时的喧嚣。就像许多人说的那样,习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开着电视机,图的就是热热闹闹,也是为了找一个童年的温暖记忆。
4 B& |( C5 f+ c7 y
: r6 S5 Z3 T, {0 m8 ?/ p4 w 在这些年的春晚中,小品从当初的小试牛刀,已经成为左右整台节目成败的“关键先生”,这也是赵本山肩负担子越来越重的原因之一。一旦这种重量超出本身能够承载负荷极限,或者节目走形,或者身体拖不起,告别春晚只是时间而已。早些年,“陈、朱”二人深感小品艺术空间的狭窄,有意作出更多尝试,可是那点稚嫩的火花刚刚不经意地闪耀了一下,便被“等不及”的春晚坚决地掐灭了火花。前有镜鉴,后来者无论是赵本山还是其它“芸芸众生”,基本上不可能再生出尝试的“奢念”。% A# V2 w* l/ l7 \
, @/ G+ w; |6 C1 P1 M, o/ h9 r/ @
赵本山惜别龙年春晚舞台,说不出是伤感还是喜悦,毕竟春晚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舞台。倒是觉得,如果春晚总是把“宝”压在少数个别人身上,四平八稳,畏惧大胆突破,这个原本受众面极广的舞台,不太可能成就更多精彩的作品,不可能真正推动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 P5 [4 J* B4 {4 [$ [5 c; G# c- O9 u) ~
|
|